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东城区充分发掘区域资源优势,选取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东城生动实践的标志地点,精心打造“历史文脉”“老城新颜”“红色印记”三条理论学习路线,以15个标志性点位串联起东城大地的生动实践。
我们以镜头为笔、以光影为墨,将这三条路线上的故事拍摄成三部理论宣讲微视频!一场“走读式”的理论学习新体验,一次“见人见事见景”的思想洗礼,等您来见证!
第一部:《此城新续旧时章》
寻迹“历史文脉”,聆听古都新声
理论宣讲员:杨寒胭
东城区委党校政法教研室青年讲师
跟随东城区委党校青年讲师杨寒胭的脚步,我们走进雨儿胡同、钟鼓楼、地坛,解读老城保护的“东城智慧”:在雨儿胡同,看“申请式退租”与“共生院”如何让老胡同焕发新生;在钟鼓楼,看数字科技如何唤醒北京中轴线上的“家国记忆”;在地坛公园,看昔日祭坛如何变身书市、庙会、中医药文化交融的市民空间。
东城区正以首善标准践行“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让历史文脉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共同谱写出生生不息的时代华章。
第二部:《此间曾著星星火》
重走“红色印记”,回溯初心起点
理论宣讲员:张浩男
北大二院旧址(原北大数学系楼)讲解员
讲解员走进北大二院旧址内的“亢慕义斋”——这块意为“共产主义小屋”的方寸之地,带我们重回那个思想破晓的年代:从李大钊等人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到“亢慕义斋”的诞生;从红楼里李大钊开设的马克思主义课程与毛泽东接触的进步思想,到《新青年》编辑部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振聋发聩;串联亢慕义斋、北大红楼、陈独秀旧居,勾勒出一条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红色航线”。
这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亢慕义斋”如星星之火,见证了先进知识分子从书斋研究到投身革命的伟大转折,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一脉相承的信仰追求。这也激励新时代的我们,在历史的回响中继续书写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崭新篇章。
第三部:《老胡同 新生活》
漫步“老城新颜”,看见胡同变迁
理论宣讲员:李峥
东城区前门街道草厂社区
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以草厂社区书记李峥的视角,带您领略老胡同的巨大变化:老旧胡同华丽变身,街坊风貌在青砖灰瓦中焕然一新;建立“小院议事厅”,议事场所见证居民共建共治的生动实践。
老胡同,新生活,城市更新之中,我们以“绣花功夫”推动胡同治理,在古今融汇中传承文脉、保障民生、留住乡愁,充分展现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东城的生动实践。
三部理论微视频合集,不仅是理论学习的“行走课堂”,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东城落地生根的生动写照。跟着镜头一起走进东城区的街巷之间,在青砖灰瓦中读懂思想的力量,在胡同变迁中感受时代的温度。
让我们一起打卡三条路线,见证思想之光点亮古都新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