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言:“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自此,寒气始凝,水面初冰,大地微冻,天地万物由奔放转向静谧,进入休养与蓄力的季节。
古人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指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变得稀少,海边出现了外壳与野鸡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蜊,古人认为是雉入水变成了蜃)。其间包含了对物候变化的感知,也有对生命循环往复的一种浪漫想象。
立冬,是四时之首,此时最能让人感知季节的转折。古人称立冬为“交子之时”,寓意秋冬交替、万象更新。吃饺子的传统便源于此——以外形似元宝的饺子相迎,寄托着御寒祈福、温补迎新的心愿。此时,人们还有“补冬”的习俗,铜锅沸腾,羊肉入汤即熟,蘸料香浓,热气翻滚间,寒意被化解成最踏实的烟火温度。
如果说餐桌的热是冬日的暖,那匠人手中的光,则是冬日的雅。当万物色彩渐趋单一,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点翠,正以其跨越千年的灵动与光泽,悄然点亮这静谧的时节。
北京点翠技艺自汉代发端,传承至今,是以金银为胎,精心选取翠鸟羽毛,经剪裁、嵌贴、修整等数十道精妙工序,使金属的华贵与羽色的梦幻完美交融。清代康雍乾时期,此艺臻于极盛——翠羽如烟,蓝若冰光,在不同光线下流转出深邃变幻的虹彩,被誉为“活色生香”的绝艺。
这抹独一无二的“翠蓝”,与立冬的节气精神完美契合。当自然的色彩逐渐收敛,点翠却以极致的人工之巧,将生命最绚烂的华彩永恒封存。匠人在案前静心劳作,一如冬日天地间的默默积蓄,于静寂中孕育极致的华美,于藏纳中彰显不朽的匠心。
寒意渐浓,城色渐淡。从一桌炭火的热,到匠人指尖的光,人们以食养身,以艺养心。那一抹穿越时空的翠蓝,不只是巧夺天工的手艺传承,更是古都冬日里,一份不屈于萧瑟、执着于华彩的精神注脚。
立冬始藏,点翠生光。 冬,是沉淀,亦是孕育。愿这一抹非遗翠色,为您点亮冬日的静谧时光,带来内心的丰盈与安宁;愿这份古老的极致美学,在岁月流转中,永远闪耀其独一无二的生命力与光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