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是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取“暑气之极”之意,从名字便可感知,这是一个关于酷热与旺盛的节日。
据《逸周书》中记载:“土润溽暑,又五日,大雨时行。” 大暑之时,烈日当空,湿热交织,是一年中最炎热、最潮湿的节气。蝉声不歇,雷雨频仍,万物在酷暑中加速生长,蓄势待发,整个天地仿佛都在沸腾中酝酿着丰收的节。
古人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萤虫飞舞,是夏夜星火点点的奇景;田野蒸腾,稻秧在水波中茁壮生长;雨云翻腾,则是大暑赋予土地最自然的馈赠。
在北京,入大暑的吃食自有一套顺应时令的讲究。老话讲:“头伏饽饽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头伏咬开热腾腾的饺子,是盛夏伊始的抚慰与麦子丰收的庆祝;二伏挑起一筷子热面,或浇炸酱、或铺黄瓜丝,让汗意透背也让胃气顺畅;三伏时节,烙饼摊蛋,伴着一碗绿豆凉汤,是最简单也最动人的人间清欢。北京人的酸梅汤,乌梅、山楂、陈皮熬成一锅深琥珀色的回甘,入口微酸,沁凉解暑,恰如伏天里的一抹清凉慰藉。这些平凡的滋味,便是大暑最温柔的守候。
大暑时节,一道传承百年的手艺——制扇也拉开帷幕。作为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制扇技艺(北京宫廷团扇)”要经历一整个时节的耐心与火候。村里的老人们挑选韧性十足的毛竹,削骨、蒸煮、弯折,绢面则用细丝绵密绷好,绘上花鸟山水,染色、绣边,一扇终成形。这把真正的“夏日之扇”,既可纳凉,又寓团圆。轻摇之间,凉风扑面,消散酷暑,更藏着“敬天惜物、以工养气”的老派讲究,留住了夏天的仪式感与老北京的风骨温度。
大暑虽热,亦是丰盈的孕育之时。愿你如谷物般在盛夏中饱满充实,愿你在热烈中守住从容,于燥热中安放心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