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是夏日的第五个节气,暑气渐盛,万物在灼热中孕育蓬勃。《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此时节暑气虽盛,却尚未至极点,热浪初涌,蝉鸣聒噪,荷花映日,正是一年中“暑气蒸腾而万物繁茂”的时刻。
古人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挚。”热风裹挟着夏的浓烈,蟋蟀躲入檐下纳凉,雄鹰于高天展翅,自然万物在暑热中演绎着生存的智慧。而这份“与热共生”的哲学,在国家级非遗“景泰蓝制作技艺”中亦有完美诠释。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北京特有的传统工艺品,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它以铜为胎,以金丝勾勒纹样,用珐琅彩料填色,经数次高温窑火烧制,最终形成色彩瑰丽、形制典雅的艺术品。
正如小暑时节的荷花傲立酷暑,景泰蓝亦在烈焰中涅槃——铜胎经火淬炼而不毁,金丝遇热定型而不散,珐琅彩料在高温中交融绽放,恰似匠人“守得住寂寞,耐得住火候”的匠心。景泰蓝制作技艺,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代表着北京精湛的传统工艺,更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审美的结晶。它承载着匠人对极致之美的追求,以及在高温淬炼中保持定力、化“暑”为“华”的东方哲学。
小暑已至,大暑将临,这是夏日的蓄力时刻,也是非遗传承的生动隐喻——唯有经得住时光与火候的考验,方能在岁月中沉淀出璀璨的光芒。愿这个盛夏,我们都能如景泰蓝般,于烈焰中坚守,在炽热里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