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演唱会市场热度飙升
随着各类演出陆续开票
针对歌迷的门票诈骗案件进入高发期
不少乐迷因急于购票掉入陷阱
北京警方梳理发现
诈骗分子紧盯热门演出
利用大家的追星热情设计多种套路
稍有不慎就可能钱票两空
北京警方结合近期案件
梳理出六大高频诈骗手法
逐一拆解作案套路
帮您精准识别骗局
六大诈骗手法深度剖析
虚假平台诈骗
典型案例
王女士在百度搜索某演唱会门票时,点击排名靠前的 “XX官方售票” 链接(域名实为 “damai-vip.com”)。她支付1200元购买两张门票后,页面始终显示 “出票中”,客服电话无人接听。报警后发现该网站为诈骗分子搭建的钓鱼平台,资金已通过虚拟货币转移,无法追回。
套路解析
1、仿冒某官方网站,通过SEO优化提升搜索排名;
2、界面高度逼真,但支付后资金直接转入骗子账户,无真实订单记录。
社交平台诱导诈骗
典型案例
大学生小李在微博看到 “粉丝” 账号发布 “原价转售XX演唱会门票” 信息,对方称 “走微信安全交易”。小李转账800元后被拉黑,才发现对方提供的 “订单截图” 为PS伪造。警方调查发现,该账号同时在多个社交平台以 “内部员工” 名义收取定金,涉案金额超5万元。
核心手段
1、伪装 “粉丝” 低价转票,要求微信 / 支付宝直接转账;
2、谎称 “内部人员” 收取定金后消失。
升级版陷阱:
骗子在二手平台发布虚假链接,1:1复刻正规交易页面,诱导点击后跳转到钓鱼支付页面。
退款诈骗(升级版)
典型案例
赵女士在某非官方平台购买演唱会门票后,接到 “客服” 电话称 “订单异常需退款”,并发送 “XX银联” 链接。赵女士按提示填写银行卡信息及验证码后,卡内1.2万元被分3笔转走。警方追踪发现,诈骗分子利用 “改号软件” 伪装官方客服,通过伪造的银联页面窃取信息。
操作流程
1、以 “系统卡顿”“订单失效” 为由要求重新支付;
2、发送伪造退款链接,套取银行卡信息及验证码。
高仿假票诈骗
典型案例
孙先生通过微信 “票务代理” 购买两张XX演唱会门票,票面二维码、防伪码与官方无异。入场时扫码显示 “无效票”,经警方鉴定为高仿假票。该代理团伙通过低价吸引买家,累计售出假票200余张,涉案金额15万元。
风险点
1、伪造防伪标识,票面信息与官方一致;
2、直至入场核验时才发现为假票。
钓鱼链接诈骗
典型案例
周先生收到 “XX网” 短信:“您预约的演唱会门票已开售,点击链接立即抢购【damai-vip.cn】”。周先生点击后输入账号密码,随后收到银行卡消费通知,1600元被转走。警方提醒:官方平台短信链接不会包含 “-”“数字” 等额外字符。
传播方式
1、短信伪装官方通知,内含虚假购票链接;
2、社交平台私信发送 “抢票神器” 链接。
技术特征
链接域名与官方平台相似(如 “damai123.com”仿冒 “damai.cn”),诱导输入账号密码。
高价转售诈骗
典型案例
吴女士在某音看到 “黄牛” 发布 “鸟巢演唱会内场票,带入场不核验” 信息,对方称 “需先付500元辛苦费,现场取票”。吴女士转账后被拉黑,警方调查发现该团伙通过 “饥饿营销” 话术,针对热门演出实施多起诈骗,受骗者多为急于购票的年轻歌迷。
心理操控
1、利用热门演出稀缺性,声称 “最后两张”“关系户票”;
2、要求支付 “辛苦费”“手续费” 后拉黑。
警方提示
六步筑牢防骗防线
1、购票认准官方渠道
①优先通过大麦网、猫眼等授权平台购票,核实网站域名及客服电话;
②警惕 “内部渠道”“代抢服务”,官方从未授权个人或非官方机构售票。
2、严守支付安全底线
①拒绝任何形式的私下转账,不点击陌生链接、不扫描未知二维码;
②使用平台担保交易,如二手平台需通过APP内链接支付,避免跳转至外部网页。
3、核实票务信息真实性
①收到电子票后,通过官方平台 “验票” 功能核验真伪;
②纸质票需核对防伪标识、座位信息与官方公布一致。
4、保护个人敏感信息
①勿向陌生人提供身份证号、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
②二手交易中避免透露过多个人信息,如收货地址精确到小区即可。
5、警惕异常沟通话术
①凡是以 “卡单”“资金冻结”“征信影响” 为由要求转账的,立即终止交易;
②自称 “平台客服” 要求下载第三方软件的,均为诈骗。
6、及时报警止损
①发现被骗后,第一时间拨打110或前往就近派出所报案;
②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虚假链接等证据,协助警方破案。
北京警方再次强调
官方购票平台界面均有防骗提示
任何要求脱离平台私下交易
扫描陌生二维码
或填写敏感信息的行为
均属诈骗!
官方渠道购票是唯一安全选择!
来源:法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