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是夏日的序章,有“夏立万物长”之意。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意指作物到此时已经长大了。立夏以后,气温升高,草木蔓发,万物舒展的画卷也就此铺开。
古人将立夏分为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昆虫开始活跃,农作物进入茁壮生长期,大自然一片生机蓬勃的景象。
立夏时节,民间素有斗蛋的习俗,孩童们用网兜系着囫囵蛋,挂在脖子上互相碰撞,比谁的蛋壳硬。在南方地区,尤其盛行“立夏秤人”,据说在这天称体重,可以避免“疰夏”,祈愿身强体健。
在京西苏家坨镇,人们习惯在立夏这天喝“立夏粥”。村里的长者主持“捻米”仪式,每家每户拿碗往锅里添粮食,村民们围坐在一起,等待着柴火烘出米香。这一碗立夏粥,承载着“养胃气、护阳气”的养生智慧,更蒸腾着“百家同粥、共度苦夏”的烟火温情。
苏家坨镇“食粥度立夏”的习俗,流传至今已百年有余。2009年,“苏家坨立夏习俗”被列为北京市海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为当地的一张特色文化名片。
南风来,槐花香。人间初夏,予生活一点热情。一碗清粥,混着米粒与杂豆的香甜,愿这一夏,暑热有清欢,日子多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