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春天的第三个节气,带着万物复苏的活力,如约而至。
此时节,春雷始鸣,气温继续回升,雨水增多,土地解冻,沉睡一冬的万物被唤醒,开始茁壮成长。惊蛰,象征着新生与活力,它是春天的号角,奏响了生机勃勃的乐章,为大地带来了新一春的希望与期许。
惊蛰时节,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寓意远离病害、顺遂安康。在北京,惊蛰还讲究吃“懒龙”,寓意去除“懒气”,打起精神努力加油。这既是唤醒味蕾的春的仪式,亦是寄托着“抖擞精神、向阳而生”的智慧凝聚。
在京西一带,惊蛰时节常闻鼓声阵阵——这便是传承数百年的“京西太平鼓”。作为北京市门头沟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西太平鼓不仅是节庆表演的重要载体,更承载着驱邪纳福、祈求风调雨顺的深意。
京西太平鼓的制作工艺独特,桑皮纸为面,藤棍为骨,羊皮蒙出浑厚音色。欢快的鼓点蕴藏着人们对太平盛世的祈愿,昂扬的舞步踏响了勃勃向上的时代旋律。
如今,京西太平鼓不仅只是民间舞蹈,更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纽带。在惊蛰时节,让我们跟随鼓点的节奏,感受非遗技艺的蓬勃生机,迎接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