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清明,很多人想到的是那个“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的扫墓踏青节日,但清明同时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春天的第五个节气。到了清明,绿水盈盈,丛山青青,它将清和的风、清新的雨也一同送来,澄澈了一片天地。
清明,古时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作为节气,早在汉代前就已出现。《历书》是这样解释清明的:“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淮南子·天文训》中讲:“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在此清明时节,万物茂茂发发,杏花微雨,桃李争艳,天下皆春。
古代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
一候桐始华。“桐”,指的是白桐(泡桐)。清明之后五日,早春的花已经凋零,白桐花却刚刚绽放,纷纷繁繁,开满山头,清香四溢,因此桐花也被称为清明之花。
二候田鼠化为鴽。“鴽”,指的是鹌鹑。清明之后阳气日益旺盛,喜欢阴凉的田鼠不得不躲进地下,而喜爱阳气的鹌鹑则开始出来活动。田鼠与鹌鹑外形有些相似,所以古人认为田鼠化为了鹌鹑,这句话也意味着天地之间的阳气逐渐强盛。
三候虹始见。清明时节,雨水增多,气温上升,空气中尘埃少而充满水气,天空就会出现彩虹。虹乃阴阳交会之气,纯阴纯阳则无,若云薄漏日,日穿雨影,则虹始见。当古人在连绵的清明雨后看到天空中绚烂的色彩,就敏锐地将“云薄漏日,日穿雨影,则虹见”的景象定为清明的第三候。
此时的天地万物,被阳光、雨水和春风润泽,农人归田忙种。唐代章孝标《长安秋夜》诗有云:“牛犊乘春放,儿童候暖耕”。描绘的就是清明至谷雨时节,随着气温趋升、雨量渐多,日益忙碌起来的田间耕种场景。民间也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等农谚,说明清明节气,不仅有利于稻麦的播种,也是瓜豆、林木种植的最佳季候。
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有天朗气清、春耕时宜之意,又有扫墓祭祖、慎终追远之习。
清明至,香山公园内风儿轻抚,花开满园,可谓是香远益清,春山如笑。每年4月上旬至5月上旬举办的山花展,桃花、玉兰、迎春、牡丹等次第开放,紫玉兰、丁香、梅花、榆叶梅、连翘、角堇、三色堇、金鱼草等5万余株春季植物相继盛开,勾勒出如诗如画的山林春色,是登山、赏花、踏青的好时节。
香山公园的山桃花 图:香山公园公众号
香山公园位于北京西郊,地势险峻,苍翠蜿蜒,占地188公顷,是一座具有山林特色的皇家园林。景区内主峰香炉峰俗称“鬼见愁”,海拔575米,沿途可欣赏到各种植物风貌。四月芳菲,以桃花为近景,以远处的亭、寺、山为远景,常常能拍出“大片”。抵达山顶后,更可一览京城全景,视野开阔,景象万千。
踏青之际,莫忘清明追思。在香山之麓,一座坐北朝南、依山就势的恢宏建筑——香山革命纪念馆巍然耸立。香山革命纪念馆采用新中式风格,建筑的最大特点为保留两根轴线,总体布局沿南北向主轴线展开,便于举办重大政治活动,东西轴线为南广场和一层群众接待等工作。纪念馆分为2层,在远山掩映下,显示出自然质朴、稳重庄严的气质。
香山革命纪念馆 图:香山革命纪念馆公众号
在占地6000平方米的香山革命纪念馆展厅内,一段段红色历史被深情述说,仿佛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在讲述着那段光辉岁月。毛泽东同志在香山共居住了181天,留下了数不尽的红色印记。“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在香山期间,中共中央指挥的渡江战役吹响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伟大进军号角。历史照亮未来,今日,吾辈当以追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为己任,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前进力量。
清明作为二十四节气中唯一的传统节日,一直备受重视,习俗也十分丰富。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活动。全国最为普遍的便是扫墓祭祖。清明祭祖,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也是中国孝道文化传承的体现。
老北京人的清明节则是从城隍庙开始的。每到清明时节,老北京人便去城隍庙烧香,求签许愿,祈求一年平安丰收。有一首杂咏:“神庙还分内外城,春来赛会盼清明,更兼秋始冬初候,男女烧香问死生。”说的就是北京清明节这一习俗。
除了求签逛庙,老北京人还会在清明节放风筝。古人相信若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阳春三月,在郊外山野或四合院内外广阔之地昂首奔跑,看纸鸢翱翔空中,心旷神怡。
青团作为江浙一带的清明时令吃食,因其软糯的口感和沁人心脾的艾香受到广泛喜爱,而老北京则有大名鼎鼎的“寒食十三绝”,“十三”意指“十全十美”加“福、禄、寿”三星,包括驴打滚、艾窝窝、焦圈儿、馓子麻花、糖火烧、萨琪玛、糖耳朵、豌豆黄儿、开口笑、螺丝转儿、姜丝排叉、芝麻烧饼、硬面饽饽这十三种吃食,可谓是排场十足,更能看出北京人对清明的重视。
晴风吹拂柳絮飞舞,故人如云在心间。清新的阳气涤荡了人们的心灵,万物明朗、欣欣向荣,在春风浩荡时,我们与春光同游,折一支桐花,遥遥地寄去思念,此时此刻,以“清明”敬祝你心清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