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一微克”行动 抠出“北京奇迹”

0
分享至
北京大气污染治理成效被联合国环境署评价为“北京奇迹”。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是重中之重,要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刚性要求,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此前一年,《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圆满收官,蓝天保卫战取得阶段性成绩:2017年,北京市PM2.5年平均浓度为58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下降32微克/立方米,降幅达到35.6%,完成了国家“大气十条”的任务目标。二氧化硫年均浓度更是首次降到个位数。

然而,成绩的取得,也将新的问题摆在了首都北京的面前:大面上容易治理的都治理了,PM2.5大幅下降后,空气质量还要继续改善,空间从哪里来?

时任北京市委书记蔡奇明确提出:“PM2.5治理要一个微克、一个微克地去抠”。由此,以“一微克”行动为主线,一场综合运用科技+执法+管理等手段,对大气污染展开精准治理的攻坚战拉开大幕。

2022年6月6日,蓝天白云映衬着故宫角楼。资料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下“笨功夫” 做“精细活”

“毕竟,立竿见影的活干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就需要‘绣花针’的功夫,一点一点往下‘抠’啦!”2017年,长期参与北京市大气治理的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谈及北京的大气治理,曾说过这样一番话。

如果把镜头回转,回望2017年北京的上空,你会看到这一年,北京收获了226个优良天,其中有66天空气质量达到一级。和几年前相比,蓝天越来越多,也带给市民更多的好心情。

蓝天常在,与北京“铁腕重拳”进行的工程性减排分不开。煤改清洁能源、产业结构转型、老旧机动车报废转出、“散乱污”企业分类清理……2013-2017年的五年时间里,北京的减排总量约为过去10年总和。天帮忙,更得人努力。硬措施完成硬任务,五年的蓝天保卫战,是一场艰难的“硬仗”。

然而不可否认,PM2.5造成的困扰依然存在。2017年元旦,一场跨年重度雾霾曾经横扫京津冀三地。在北京市民邹毅的镜头记录中,这段经历令人沉重。

邹毅从2013年起开始了一项记录:每天相同的时间,他会站在自家窗前,拍摄一张窗外北京电视台的照片,“一目了然”地反映北京空气的变化。2017年跨年那几天,他拍摄的照片,一直是灰蒙蒙的底色,“从2013年到2017年,我拍了1826张照片,可以明显看到灰色在一点点减少,深深浅浅的蓝色开始逐渐增多。但你不能否认说灰色就不存在了。我希望,我的镜头下,蓝色能更多。”

更多的蓝色从哪里来?

“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任重而畏惧。”时任北京市委书记蔡奇给出的答案是,要“一微克一微克地抠”。

2018年,北京发布《蓝天保卫三年行动计划》,治理大气有了最新的路线图。

《计划》中提出,到2020年,北京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在“十三五”规划目标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比2015年减排30%以上,重污染天数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同时,按照“同步改善、功能区趋同”的原则,确定了各区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等目标。

同样是在这一年,北京市发布PM2.5第二轮源解析,为精准治污提供了科学参考。

源解析显示,本地排放中,移动源占比45%,扬尘源占比16%,工业源占比12%,生活面源占比12%,燃煤源占比3%。可以看出燃煤治理成效显著,已经退出主要污染源序列,但汽车尾气、扬尘等污染源仍需下大力气治理。

2019年7月,东城区幸福大街上安装有“尾气检测”探头。资料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针对这些污染,北京的大气治理开始下更多的“笨功夫”,做“精细活”。

“车、油、路”综合施策

“您好,请您挂空挡,拉手刹,听我口令踩油门!”

“1、2、3,踩!”

这个指令,不少大货车司机在进入进京检查站时都会听到。对于曾任北京市机动车排放管理中心监察科副科长的苏学田来说更是熟悉,因为他几乎每天都得重复数十遍。

北京是全国机动车保有量最高的城市,截至2022年末,机动车保有量超700万辆。2014年和2018年两次PM2.5源解析显示,在本地污染贡献中,移动源污染一直位列首位。其中,重型柴油车是污染物排放的大户。研究显示,一辆国三柴油货车的污染物排放量相当于200多辆国四小轿车排放总量。

为此,2018年,北京市交通、生态环境、公安三部门联合发布规定,对本市和外埠高排放货车通行进一步加大管控力度。

“北京市界有38个执法点位,高峰期我差不多每个月走一遍。”2019年采访苏学田时,他的这句话让记者印象深刻。为了提高监管效率,苏学田组织开发了“机动车执法”APP,利用大数据支持全市机动车执法工作。

“以前机动车执法,都靠人工记录和录入。不仅用时长,检测结果也不能形成大数据库,进行有效利用。”苏学田介绍,2018年6月APP上线后,一线执法队员只要打开APP对着车牌号扫描,车辆的基本信息就出来了,同时还能看到该车的历史检查记录,效率比之前提高至少十倍。

有了大数据库,有超标排放“黑历史”的车辆再也无处“遁形”。苏学田介绍,执法中曾遇到一辆车,一年中被查出超标64次,相当于不到一个星期就被记录一次。这类“屡教不改”的超标车辆,APP都会记录在案,列为重点监管对象,执法队员则会入户复检,直到车辆排放达标为止。截至2020年5月份,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已有超21万辆柴油车被列入超标黑名单。

加强车辆管理的同时,对于油品的质量以及销售环节的管控也逐步细化。比如,大家习以为常的加油环节,其实就凸显了“绣花功夫”。

“油气是挥发性有机物,不仅能够直接对人的呼吸系统产生危害,还能在大气中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PM2.5和光化学烟雾等污染物质。”北京市机动车排放管理中心油气油品科原科长刘明宇曾告诉记者,到2019年初,全市加油站的油枪都改造为双重管线,一层出油、一层吸气。加油时,会同步将挥发出的油气回收到油罐里,再用专门的设备将油气转化成液体油。

刘明宇说,全市1100多座加油站,30多座油库,600多辆油罐车组成了整个油气销售系统,每年销售汽油400多万吨。如果不加以治理,每年将会有3万多吨的油气挥发到大气当中。

2021年采访时记者发现,不少加油站会在夏季推出夜间加油优惠让利活动,就是为了减少白天高温环境下汽油的挥发。看似不起眼的细节,背后蕴含的却是“精治、共治”的理念。

扬尘管理 以克论净

2023年初,西城区车公庄大街3号的项目工地, 7000平方米的基坑覆盖着防尘网,上方还加了一道8000平方米的天幕,防止施工产生的沙尘向外界扩散。天幕钢丝绳上,众多喷淋设备喷洒着水雾,犹如给工地“淋浴”,这是减少扬尘的第二道保险。


西城区车公庄大街3号项目基坑上加盖的“天幕”。受访单位供图

“与传统的施工作业相比,防尘天幕能够减少50%以上的扬尘,加上喷淋系统、立体围挡、雾炮车等,基本可以实现所有扬尘不出工地。”工地负责人告诉记者。

工地天幕的防尘效果,受到附近居民称赞:“你别说,工地就在我们小区附近,每天从这儿路过,还真没觉出有什么灰尘扬出来。”

北京市城区面积大,在施工程多,建筑工地扬尘一直是大气治理中的难点。为破解这一难点,北京对施工工地设定“六个百分百”的要求——工地周边100%围挡、物料存放100%覆盖、出入车辆100%冲洗、现场地面100%硬化、土方开挖100%湿法作业、渣土车辆100%密闭运输。全市还搭建了统一的施工扬尘视频监管平台,对施工工地进行视频实时监控。监管与治理并重,越来越多的工地实现全流程绿色施工。

除了对工地实施精细管理,北京对城市道路上的扬尘也进行严格监测。TSP,也就是总悬浮颗粒物,来源于道路扬尘、施工扬尘、裸地扬尘等。TSP高密度监测网络覆盖了全市300余个街道乡镇。2019年起,每半月通报各街乡镇大气粗颗粒物排名。排名靠后的地区会被约谈,督促整改。

有压力就会有动力,谁也不愿意担最“土”街道的名声,为此,各区在清扫街道、抑制扬尘上也下足了功夫。

2019年10月,两台全自动吸尘车在东城区东四街道和天坛街道投入使用,吸尘车宽度只有1米左右,可以边喷水、边吸扫。遇到小车开不到的角角落落,环卫人员一把摘下车顶上放置的手持吸尘筒,像在家中用吸尘器吸地一样,对着角落细心清理。小车驶过的路面,微微有些潮湿,几乎可用一尘不染来形容。

“这种全自动吸尘车,体积小,吸力大,特别适合清扫胡同里的犄角旮旯。”东城区环卫中心监督检查科科长张志刚告诉记者:“原来人工清扫时,大扫帚一挥,反而容易扬灰。现在就不用担心了,垃圾和灰尘统统吸走,杂物、树叶吸进来隔离到后边的垃圾箱,另一部分细小的颗粒尘土会进入尘土箱,进行有效分离。”

以克论净,纤尘不放过。正是靠这些细微之处的努力,北京有效管住了到处飞扬的尘土。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处长李翔介绍,2019年北京市降尘量均值为5.8吨/平方公里/月,2022年全市降尘量降至3.6吨/平方公里/月,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中保持前列。

京津冀携手共护蓝天

大气治理,北京难以独善其身。向天空要蓝色,必须本地治污和区域共治相协同。联防联控,携手治污,京津冀三地在协作机制、统一立法、统一标准、联合执法等多方面展开深入合作,下大力气压减燃煤、调整产业结构、治理机动车排放,京津冀凝聚起“1+1+1>3”的协同合力,共护一片蓝天。

自2015年京津冀环境联动执法工作机制正式建立以来,三地生态环境部门每年轮值召开联动执法工作会议,从定期会商、联动执法、联合检查、联合督查和信息共享等方面,推进联合执法。现在,京津冀生态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由省(市)级,进一步下沉到区(市)县级,北京市通州区、延庆区等与河北省廊坊市、张家口市,天津市武清区、滨海新区与河北省廊坊市、唐山市等都开展了联动或联合执法,一地吹哨、三地响应,共同打击交界地区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2016年京津冀三地统一了空气重污染应急预警分级标准,修订了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在生态环境部统一部署下,建立起这个区域空气重污染预警会商平台。

2020年1月,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北京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河北、天津也相继通过本地的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并于2020年5月1日起同步施行。在强化机动车排放执法上,三地真正做到了统一标准,联防联控。

十年来,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改善有目共睹。和2014年相比,2023年公布的1月份空气质量显示,中国空气最差十城,京津冀区域无一城市上榜,而且河北张家口还入列全国空气质量最佳前十名单,北京市入列最佳前二十。

2022年12月15日,在“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综合处处长梁文玥介绍了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工作的最新成果。

十年来,京津冀三地分类整治“散乱污”企业16.3万余家、三地农村及城镇地区散煤清洁能源改造近1580万户。北京市实现平原地区基本无煤化,天津市燃煤锅炉和工业窑炉基本完成清洁能源替代,河北省基本淘汰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

京津冀三地通过区域合作,相互配合也相互成就,实现生态环境根本性的转变。2022年,京津冀三地PM2.5平均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107微克/立方米下降了65.1%。PM2.5平均浓度十年下降超六成,京津冀交上了一份大气治理的蓝天答卷。

同呼吸、共命运,蓝天白云逐渐成为京津冀最亮丽的风景。

“北京蓝”常驻 “含金量”增加

“‘北京蓝’已经成为大国首都的靓丽底色。”

2023年1月,在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刘保献颇有底气地说。他的底气,来自于客观数据支撑:

2021年,北京市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PM2.5年均浓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比2017年下降43.1%;北京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也增加到288天,优良天数比率提高到78.9%。北京大气污染治理成效被联合国环境署评价为“北京奇迹”。

2022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进一步降低至30微克/立方米,创有监测以来历史新低,连续两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他主要污染物呈现持续改善的趋势。全年优良天数达到286天,其中,一级优的天数达到138天,蓝天的“含金量”进一步增加。

“北京奇迹”在邹毅的镜头下也“一目了然”。他将十年来拍摄的3852张照片聚合在一起,拼成了一张巨幅照片。

“你看这张图片里,从左往右,上边是北京的优良天逐渐增多,下边是污染天气逐年减少的态势,多么明显的变化。”邹毅笑着说,现在要拍一张特别像样的污染照片,都不太容易了。“北京的空气质量好,已经是常态。”

十年的时间,北京从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着手,于细微之处努力,“一微克、一微克”地“抠”出了北京的蓝天,大气环境发生了一场堪称“革命性”的变革。从“APEC蓝”到“阅兵蓝”,再到“冬奥蓝”,如今“北京蓝”已是常态。

未来,北京还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PM2.5和臭氧污染治理相协同、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相协同、本地治污和区域共治相协同,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推进“一微克”行动和区域联防联控联治,促使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记者 张博 马骏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张彦君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太耻辱了!印度发射了六枚弹道导弹,其中五枚导弹掉在自己领土

太耻辱了!印度发射了六枚弹道导弹,其中五枚导弹掉在自己领土

大道无形我有型
2025-05-10 10:18:44
日媒终究开口了!报道“中国歼10击落法国阵风”,日网一片惊愕

日媒终究开口了!报道“中国歼10击落法国阵风”,日网一片惊愕

这里是东京
2025-05-09 17:35:33
印度成功突破红旗防空系统,莫迪或有高人指导!

印度成功突破红旗防空系统,莫迪或有高人指导!

张鴘喜欢软软糯糯
2025-05-09 01:05:38
CCTV5直播!国家德比!西甲冠军大战:巴萨VS皇马,以和为贵?

CCTV5直播!国家德比!西甲冠军大战:巴萨VS皇马,以和为贵?

碧咸仍在
2025-05-10 00:02:38
大阪钢巴外援:日职联比瑞超水平高,日本国家队强大是有原因的

大阪钢巴外援:日职联比瑞超水平高,日本国家队强大是有原因的

雷速体育
2025-05-09 13:58:10
小时候没有一顿打是白挨的!网友:用爸爸手机给小姨发短信说喜欢

小时候没有一顿打是白挨的!网友:用爸爸手机给小姨发短信说喜欢

有趣的火烈鸟
2025-05-09 18:46:47
中方拿马科斯杀鸡儆猴,直接断菲后路,送杜特尔特一份“大礼”

中方拿马科斯杀鸡儆猴,直接断菲后路,送杜特尔特一份“大礼”

绝对军评
2025-05-09 08:28:35
破防的国家又多了一个,那就是印度尼西亚。

破防的国家又多了一个,那就是印度尼西亚。

老友科普
2025-05-09 19:09:14
你见过最无耻的双标是什么?看完分享发现,这双标是无处不在!

你见过最无耻的双标是什么?看完分享发现,这双标是无处不在!

墙头草
2025-05-05 09:40:58
失联飞机已坠毁!人员全部遇难

失联飞机已坠毁!人员全部遇难

FM93浙江交通之声
2025-05-09 15:11:10
没有一架战机被击落!印媒终于回应了,巴铁宣传了假消息?

没有一架战机被击落!印媒终于回应了,巴铁宣传了假消息?

大风文字
2025-05-08 18:19:25
克罗斯:我不是国米球迷但对他们怀有好感;绝平时我感到高兴

克罗斯:我不是国米球迷但对他们怀有好感;绝平时我感到高兴

懂球帝
2025-05-10 03:27:31
孙千 身材好顶

孙千 身材好顶

阿废冷眼观察所
2025-05-10 07:12:35
沙特开口,中国秒回!239万一台大国重器批量交付

沙特开口,中国秒回!239万一台大国重器批量交付

Ck的蜜糖
2025-05-08 02:09:51
马克龙被27岁最年轻第一夫人“惊艳”,一旁72岁爱妻合照撇嘴

马克龙被27岁最年轻第一夫人“惊艳”,一旁72岁爱妻合照撇嘴

削桐作琴
2025-05-09 21:14:33
第二次对抗国家审查,李嘉诚女友出山,外交部16字狠话,把路堵死

第二次对抗国家审查,李嘉诚女友出山,外交部16字狠话,把路堵死

大白话瞰世界
2025-05-09 09:49:53
恶媳张丽华被押刑场,面如死灰瘫倒在地,行刑时她已吓得大小便失禁

恶媳张丽华被押刑场,面如死灰瘫倒在地,行刑时她已吓得大小便失禁

罪案洞察者
2025-05-09 09:39:07
时尚芭莎落魄成这样?请了一堆过气明星,全部淋雨吃饭好狼狈

时尚芭莎落魄成这样?请了一堆过气明星,全部淋雨吃饭好狼狈

春序娱乐
2025-05-10 08:43:10
中方刚就谈判表态,不到1天,特朗普开始出拳,美航母压向南海

中方刚就谈判表态,不到1天,特朗普开始出拳,美航母压向南海

趣知史馆
2025-05-09 10:30:03
证监会坚定增强投资信心!5月10日,深夜的三大重要消息持续发酵

证监会坚定增强投资信心!5月10日,深夜的三大重要消息持续发酵

风口招财猪
2025-05-10 07:09:27
2025-05-10 11:40:49

头条要闻

牛弹琴:印巴之战进入第二阶段 巴公布"令人震惊"消息

头条要闻

牛弹琴:印巴之战进入第二阶段 巴公布"令人震惊"消息

体育要闻

这个老头儿,仍然是你们的头儿

娱乐要闻

浪姐王珞丹拖后腿才 知道师姐有多强

财经要闻

沸腾了!中国,给全世界上了一课

科技要闻

雷军:我经历创办小米以来最难的一个多月

汽车要闻

破局者亿咖通 智向全球的科技“新势力”

态度原创

教育
健康
亲子
家居
游戏

教育要闻

一个熟练掌握四门语言的女孩,到底有多酷?

唇疱疹和口腔溃疡是"同伙"吗?

亲子要闻

世界防治肥胖日丨孩子小时候胖不用管,长大就能瘦?谣言!

家居要闻

整洁宽敞 黑白木色拼接

《上古卷轴6》背景设定再曝光!多个线索指向落锤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