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医院南迁 解求医之渴

0
分享至

本报记者 孙乐琪

傍晚7时,来自河北省的王女士刚下火车,就风尘仆仆地来到北京天坛医院“踩点儿”,为第二天来“抢号”提前做好准备。走进医院大门,她一眼就看到门诊服务中心西侧的玻璃门上张贴着醒目的“24小时自助服务区”字样,不用排队、不用长时间等待,王女士用服务区里的自助终端设备,顺利地预约上了想看的专家号。

天坛医院的神经内外科享誉已久,每天都有众多像王女士一样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会聚于此。而如今天坛医院的门诊大厅,没有了老院区的拥挤、嘈杂,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敞亮、有序的。

这不得不归功于近5年前的那次整体搬迁。经过那次从南二环到南四环的搬迁,天坛医院建筑面积从9万多平方米增加到35万多平方米,编制病床数从950张增加到1650张,还完成了智慧化、创新型的“华丽转身”。

天坛医院的故事,也是北京的故事。近年来,北京的优质医疗资源逐步从中心城区向外疏解,“看病难”的问题正在日益得到缓解。

  天坛医院新院区。

  天坛医院老院区。天坛医院供图

外迁“势在必行”

追忆起彼时还在天坛公园西南角的天坛医院老院区,许多人至今仍记忆犹新。

“天坛医院名声大,就诊患者络绎不绝,但也没少给周边的交通‘添堵’。”家住天坛医院老院区附近的赵女士回忆,老院区大门正好对着天坛南里、木料巷、天坛西胡同三条路的交叉口,这里成了“老堵点”,常被各路车辆堵得水泄不通,“要是遇到运送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护车,半天走不动道,看得人干着急。”

路上“排队”,进了医院还得排大队。天坛医院门诊部主任张悦回忆,南迁前,医院每天早晨7时开始放当天的号,往往午夜刚过,就有患者来排队。“到了凌晨四五点,等候挂号的长队从门诊大厅排到院子里还得拐个弯儿。”

同时,每天人山人海的天坛医院,还影响着老邻居天坛公园历史原貌的恢复。

天坛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祭祀建筑群。1998年12月2日,天坛成为世界级文化遗产。申遗时,我国做出郑重承诺:2030年,将恢复古坛完整风貌。申遗成功20多年来,天坛公园严格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履行承诺,有计划、分阶段全面推进遗产保护。

“老天坛之痛”是城区医疗资源过度集中的一个缩影。而优质医疗资源向外疏解,则为破局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题思路。天坛医院外迁“势在必行”。

2013年12月26日,坐落在南四环花乡桥的“新天坛”正式奠基;2018年9月1日,医院正式启动整体搬迁;2019年1月30日,北京天坛医院新院区正式开诊。

医院搬迁后,天坛医院旧址内部分楼体已经拆除,未来将通过留白增绿等方式,提升周边环境品质,助力天坛恢复历史风貌。

“路顺了,心情也顺了,家门口多了口袋公园和绿地,居住环境舒服多了。”居民赵女士感受最大的是周边的环境密度一下子降下来,交通拥堵的“老大难”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城南三区”添了大医院

“现在可不用提前出门了,医院地面、地库停车位比老院区多了不少,即使是就诊高峰,稍微排一会儿就能进门。”今年2月,孟先生陪同爱人来到天坛医院新院区看病,走进宽敞豁亮的门诊大厅,不见拥挤的人流和等候的长队。孟先生和其他患者一样,在自助机上取出提前在手机上约好的号,根据精确到30分钟的预约提醒,从容不迫地候诊……孟先生说,到“新天坛”看病,不再“想想就头疼”。

除了不拥挤,新院区还给患者带来更多的便利。

上周二,家住怡海花园小区的陆先生如期来到天坛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周炜的诊室复查。陆先生患有类风湿关节炎,需要定期复诊、长期吃药。风湿免疫科是天坛医院整体搬迁以后新开设的科室,科主任周炜也是专门引进的专家。

“我是周大夫的老病人了,过去附近没有大医院、名专家,看病需要‘跋山涉水’到市区。天坛医院搬过来以后,不仅家门口有了大医院,给我看病多年的专家也被引进了。”陆先生说,对于他这样的慢性病患者来说,这太方便了。

天坛医院整体搬迁是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用更优质的医疗服务留住患者,减少中心城区压力,是医院承担的重要任务。

为了满足城南地区百姓的就医需求,整体搬迁前天坛医院确定了“强专科、大综合”的功能定位,系统规划了医院的学科发展和临床科室设置——在确保神经学科领先地位的同时,通过增设新学科、引进学科带头人、内部挖潜等措施补短板,推进内外妇儿等综合学科快速发展。

“过去,城南地区的百姓看病,都要往中心城区扎堆。天坛医院搬迁过来以后,我们按照‘强专科、大综合’的功能定位,完善科室设置和服务内容,目前医院共有50多个临床和医技科室,基本能够满足城南地区居民的就医需求。”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说。

同时,在搬迁之前,天坛医院就对临床科室设置进行了重新规划和设计,按照以疾病为中心的诊疗模式统筹医疗资源、进行科室设置。例如,设置脑心共患病诊疗中心,统筹心内、心外、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介入、放射等10余个学科,针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由多个学科的医生共同给患者出具综合治疗方案,患者不用再在各个科室间奔波,而是坐等医生“围着患者转”。

“我们已经是满负荷运转,但有时号源还是比较紧张,说明周边患者还有需求。”周炜说,最多时,这个科室日门诊量可达200人次,医生们从早上坐进诊室,基本一天都站不起来。这也是医院整体搬迁后各科室的一个缩影。

数据显示,医院整体搬迁以来,年均门急诊服务量超过200万人次,其中来自北京城南地区(丰台区、房山区、大兴区)的患者占北京市患者总人数的36.93%,占全部患者的26.20%;每年服务患者(含门诊和住院患者)中,来自北京地区患者占71.13%,外地患者占24.41%,医院门急诊量、疑难手术数量和急危重症抢救数量大幅提升,发挥缓解中心城区就医压力的作用,实现非首都功能疏解的目标。

此外,为了让城南患者就近获得最需要的医疗服务,天坛医院还与丰台区1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二级医院、3家三级医院开展合作,建设信息化平台,实现患者的上下转诊,并通过培训方式,提升城南地区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强化疏解整治促提升的效果。

向创新型医院转型

以整体搬迁为契机,天坛医院确定了从医疗中心向国际一流医学中心转型,打造临床神经科学国家战略力量高地,建设研究型、创新型医院的转型发展方向。

“你看,所有的‘小病灶’里都有一根小静脉穿入,这是多发性硬化典型的‘中心静脉征’。而这么小的病灶,用传统的1.5T和3T的磁共振成像系统是‘看’不到的。”在医院行政科研楼一层的天坛神经影像研究中心,一名患者正在接受7T超高场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检查。中心副主任荆京正在显示屏上目不转睛地查看着颅内扫描情况。天坛医院是国内首家启用7T超高场磁共振平台的临床医院。有了代表科技最前沿的7T,医院开展高水平脑科学研究和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研究更是如虎添翼。

大脑是人体中最复杂的器官,也是科学界最难攻克的“堡垒”之一。荆京说,神经影像研究中心的成立,旨在以磁共振成像技术为主要手段,探索大脑正常功能和异常病变的神经机制,为脑疾病的早期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影像学支持。

同样是在2020年,天坛医院打造创新型医院的另一项重大设施——研究型病房的建设也有重大突破。当年,天坛医院成为首批北京市示范性研究型病房建设单位。

“我们在新院区启用时,就预留了350张研究型病床,并逐步开放。”王拥军介绍,天坛医院已有13个专业病区加入研究型病房,目前设床位165张,含专用病床65张,共用病床100张,为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创新医药产品的研发和上市提供有力支撑。

“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是医院科技创新的目标和方向。整体搬迁后,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医院近年来屡创佳绩:实现临床研究成果国际顶级期刊“满贯”发表;“CHANCE”系列研究改写国际脑血管病临床实践指南,大幅降低缺血性卒中复发率,挽救数以百万计的患者;在刚刚结束的2023年国际卒中大会上,来自全球的科研团队一共公布了24项临床试验及亚组分析的最新研究进展,其中4项来自天坛医院;仅在2月9日至11日,来自天坛医院3个团队的研究成果分别在《柳叶刀》《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等3本国际顶级权威医学期刊发表……

从打造大型医院整体搬迁的“天坛样本”出发,一个更贴近患者的区域医疗中心,精细化管理的大型公立综合医院,不断锐意进取的研究型、创新型医院正在茁壮成长。

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

医院的创新能力全面“爆发”

本报记者 孙乐琪

记者:天坛医院为何要往城南搬?

王拥军:天坛医院的搬迁实质性的进展应该是2010年的“北京城南行动计划”。2010年9月,市政府批复天坛医院从天坛公园的院址整体迁至丰台区。2013年底,迁建项目破土动工;2018年9月,全面启动整体搬迁,当年10月,新院区试开诊;2019年1月,天坛医院新院区正式开诊。

当时,城南地区缺少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天坛医院的搬迁首先是要承担包括丰台区、房山区、大兴区在内的“城南三区”区域医疗中心的重担,为城南地区乃至天津、河北的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记者:搬入新址后,天坛医院怎样落实非首都功能疏解任务?

王拥军:搬迁后,天坛医院苦练“内功”,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从原来“大专科、小综合”的模式,转变为“强专科、大综合”的功能定位。

搬入新址的天坛医院已成为立足北京城南地区,辐射天津、河北的区域性医疗服务中心,接诊患者数量、手术和住院数量、手术难度等不断提升,实现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初衷。

此外,依托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我们在安徽、河南等省份推动建设北京天坛医院安徽医院、河南医院等项目,搭建“一中心四院”的建设架构,增加这些地区优质医疗资源总量,提升当地专科综合服务能力,希望这些省份的患者在不久的将来也能实现“大病不出省”的目标。

记者:整体搬迁给医院的转型发展带来了怎样机遇?

王拥军:搬家不是“物理”上的搬家,不是单纯的从老房子搬到新房子,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搬家。它不仅仅是腾退,更是飞跃、是脱胎换骨,医院以此为契机全面升级转型。

以整体搬迁为契机,我们坚持以把医院建设成为国际一流临床神经科学创新中心和国家神经医学中心为方向,逐步探索大型公立三甲医院的科技体制改革,发挥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对医院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作用。

去年以来,医院的创新能力全面“爆发”,医院专利数量、课题论文数量等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最新发布的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报告中,天坛医院的神经外科学和神经病学第六次蝉联学科科技量值排行榜榜首。

未来,不仅仅是医疗服务、医疗产品,学术、标准和人才也将成为天坛医院的主要产出。天坛医院将以医学中心的姿态走在世界医学阵地的前沿。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轰6数量几乎是美俄的总和,美媒:中国打造出全球最危险的轰炸机

轰6数量几乎是美俄的总和,美媒:中国打造出全球最危险的轰炸机

顾史
2025-07-10 22:00:13
负债117亿,知名汽车巨头宣布破产!这个国产车,将彻底退出中国

负债117亿,知名汽车巨头宣布破产!这个国产车,将彻底退出中国

史行途
2025-07-09 11:49:26
看到27岁“变了面相”的王一博,我终于明白,原来陈晓当初没说谎

看到27岁“变了面相”的王一博,我终于明白,原来陈晓当初没说谎

一娱三分地
2025-07-10 17:07:44
温格:我完全不同意克洛普的观点,我认为世俱杯是有必要的

温格:我完全不同意克洛普的观点,我认为世俱杯是有必要的

懂球帝
2025-07-11 05:31:22
相声大师杨少华去世!上午还在帮新店剪彩,大热天被人用轮椅推出

相声大师杨少华去世!上午还在帮新店剪彩,大热天被人用轮椅推出

四斤
2025-07-09 18:40:56
“水果姐”演都不演了!

“水果姐”演都不演了!

下水道男孩
2025-07-10 19:45:06
技术帖:为什么天水通告难以取信于民?

技术帖:为什么天水通告难以取信于民?

古老板的老巢
2025-07-09 20:29:38
新能源公交车上有疑似汽油味,司机询问无果,要求所有乘客下车,乘客质疑是否有隐患

新能源公交车上有疑似汽油味,司机询问无果,要求所有乘客下车,乘客质疑是否有隐患

闪电新闻
2025-07-10 15:51:57
网友称詹杜对库里不满&因后者摧毁前者传奇 KD:你们不懂高阶篮球

网友称詹杜对库里不满&因后者摧毁前者传奇 KD:你们不懂高阶篮球

直播吧
2025-07-11 00:45:08
头号种子拒绝爆冷!3-2伊藤美诚/早田希娜,王艺迪/蒯曼晋级四强

头号种子拒绝爆冷!3-2伊藤美诚/早田希娜,王艺迪/蒯曼晋级四强

钉钉陌上花开
2025-07-11 05:05:57
养老金最新通知来了!调整幅度让人惊喜,工龄30年能领多少补助?

养老金最新通知来了!调整幅度让人惊喜,工龄30年能领多少补助?

探源历史
2025-07-10 22:26:07
赵本山悼念杨少华,与徒弟一起送花篮却惹巨大争议

赵本山悼念杨少华,与徒弟一起送花篮却惹巨大争议

陈意小可爱
2025-07-11 03:59:37
国乒最新战报!孙颖莎开门黑,首局0-3逆转失败,陈熠11-9险胜!

国乒最新战报!孙颖莎开门黑,首局0-3逆转失败,陈熠11-9险胜!

刘姚尧的文字城堡
2025-07-11 06:18:03
WTT大满贯!世界冠军0-3惨败,王曼昱又剃光头,伊藤美诚大获全胜

WTT大满贯!世界冠军0-3惨败,王曼昱又剃光头,伊藤美诚大获全胜

知轩体育
2025-07-10 12:33:10
俄罗斯应对的三张牌:归还远东领土,放弃外蒙古,唐努乌海回归

俄罗斯应对的三张牌:归还远东领土,放弃外蒙古,唐努乌海回归

阿芒娱乐说
2025-07-11 01:20:04
为什么要远离社会底层,给大家讲几个实际案例

为什么要远离社会底层,给大家讲几个实际案例

侃神评故事
2025-07-10 20:21:28
官方:四川男篮聘请霍楠为俱乐部副总经理

官方:四川男篮聘请霍楠为俱乐部副总经理

懂球帝
2025-07-10 16:24:44
王毅吉隆坡撂下硬话,东盟全票力挺!鲁比奥的算盘彻底落空

王毅吉隆坡撂下硬话,东盟全票力挺!鲁比奥的算盘彻底落空

艾米手工作品
2025-07-11 02:13:18
温网开局爆冷爆出个寂寞,打到男单四强依旧是老面孔!

温网开局爆冷爆出个寂寞,打到男单四强依旧是老面孔!

网球之家
2025-07-10 22:27:14
历朝历代都不敢动的基石,就连和珅都不敢碰,天水幼儿园却做到了

历朝历代都不敢动的基石,就连和珅都不敢碰,天水幼儿园却做到了

削桐作琴
2025-07-10 17:15:34
2025-07-11 07:20:49

头条要闻

“阿尔茨海默病手术”被叫停 已在上百家医院开展

头条要闻

“阿尔茨海默病手术”被叫停 已在上百家医院开展

体育要闻

白衣生涯最后一舞,但魔笛的故事还没结束

娱乐要闻

宋佳,真的好叛逆!

财经要闻

潮玩规模破千亿的幕后故事

科技要闻

Grok4最贵订阅月费2千,会不会三观不正?

汽车要闻

靠谱奶爸的底气 乐道L90静态体验

态度原创

教育
旅游
时尚
健康
房产

教育要闻

打破“毕业即失业”魔咒,高校创新培养模式,让毕业即就业得保障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我完美的发型被回南天做局了……

呼吸科专家破解呼吸道九大谣言!

房产要闻

重磅!招商+平安出手,拿下海南440亩湾区大盘!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