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朝阳区融媒体中心劲松分中心、太阳宫分中心、东坝分中心
“热心大姐”
主动请缨做好防疫“后勤部长”
二孩妈妈半个月未回家
不分昼夜做好入户核酸检测
退休老党员化身“配药侠”
解决大家用药难题.....
在朝阳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积极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线
同心战“疫”

“热心大姐”主动请缨
奔赴一线 做好“后勤部长”
56岁的王静红
所在的社区商务楼宇大厦
前段时间出现阳性病例
按照规定
大厦划定为高风险区
需要实施封控管理
由于封控任务繁重,需要大量保障人员
王静红不请自来,没有什么客套寒暄
斩钉截铁地说
“书记,我上,我爱人也能上
温馨家园的志愿者也没问题。”
//
在王静红的影响下,她的爱人毅然和她站在了一起,也参与到防疫志愿服务当中。为了安全起见,搭建的物资帐篷没有接通电力设施,她的爱人便每天将提前烧好的热水送到指挥部供大家饮用,为了确保夜间照明设施电量充足,爱人将指挥部内照明灯的电池带回家充电。
为了不影响闭环工作人员准时进入大厦
展开防控工作
王静红每天都早早醒来
天不亮就赶到物资帐篷
提前把准备工作都理好
严格把控每一个细节
确保后勤工作没有纰漏
清点防护服、防护面罩
准备消杀用品......
在物资帐篷内
王静红一人承担起了
“后勤保障”这一防疫任务

有时候足足几十箱的防疫物资,每箱重达三、四十斤,王静红不畏辛苦地一箱接着一箱地搬卸、分类、运送,直至送到封控区每一名前线工作人员的手中。
“疫情不退,我不退。”56岁的王静红是太阳宫地区温馨家园的园长,疫情期间,王静红曾多次带领温馨家园志愿者,积极投入到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中。
利用平台优势策划、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活动,进一步丰富残疾朋友精神文化生活,缓解居家隔离人员紧张焦虑情绪。
在保障线上服务“不打烊”的同时,王静红还发动志愿者协助社区开展核酸检测、数据筛查、卡口值守、送药上门、送餐到家等服务保障工作,贡献志愿力量。
二孩妈妈半个月未回家
做好入户核酸检测
为尽早、尽快完成密接
阳性复核的入户核酸采样工作
东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这样一群人
她们穿上防护服是“战士”
脱下防护服
还有另外一个身份
那就是“妈妈”
安佳新就是这其中一员
近期,东坝地区出现阳性病例,接到初筛阳性通知,不管多晚,就要第一时间入户复核,因此晚上的采样任务也比较重,安佳新和她的同事们“白+黑”24小时换一班。
//
在接到名单后,安佳新需要快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备齐所有物资、与司机师傅商定好路线等,以减少来回跑的次数,提升采样效率。因为采样任务重,连日来,她和同事们日夜坚守,与病毒争分夺秒。“每天二、三十户吧,早上8点上班准时出发,下班就没点儿了。”
安佳新有两个孩子
大儿子6岁,小女儿刚刚1岁多
本轮疫情开始以来
安佳新至少有半个月的时间没回家
当问及家中孩子是否想妈妈时,安佳新笑着说:“大儿子总是问我什么时候回家,小女儿虽然还不会说话,但我回家的时候,她就知道是妈妈回来了。刚开始见到我甚至有些陌生,但抱起她之后,就靠在我肩膀上不肯走了。”回想这些场景,安佳新禁不住哽咽起来。“自己上班太忙,丈夫又在外地工作回不来,孩子平常只能由姥姥看管,今年8月份,老人刚做完脑部手术,如今还处在恢复期。”
安佳新坦言:“连续好多天不能回家,真挺担心他们。但是谁家都有老有小,同事们也没有休息,都一直在坚持,但是也因为自己职业的特殊,对家人们有亏欠。”
退休老党员化身“配药侠”
解决大家用药难题
“这个袋子里边是医保卡
这是需要买的药......”
近期
和谐雅园社区
为保障涉疫楼栋居民用药“不断档”
招募志愿者,居民积极报名参加
他们化身“配药侠”
在医院和社区之间来回奔波
解决大家用药难题
退休老党员陈阿姨和王阿姨
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

社区工作人员将需要开药居民的医保卡、原药包装盒等物品交到志愿者手中,并一遍遍叮嘱志愿者要注意好自身防护
疫情期间,社区工作人员会实时对接居民用药需求,他们将居民的购药信息仔细收集、登记,再交到志愿者手中,志愿者开好药后返回社区,由社区工作人员接力,将药品交递到居民手中。
从社区工作人员的无条件响应
再到志愿者的奔走取药……
这是一场有温度的“接力”
更是一场真情与温暖的传递
//
“我只是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看到社区这帮孩子们非常辛苦,我们也很心疼,就想着尽自己所能帮他们减轻一些负担,也想着能够为邻居做一些事情。”王阿姨说道。
“平时社区想尽一切办法为我们服务,现在社区人手不够,作为党员,我必须冲在前面,我平时也都去医院开药,相关的购药流程已经很熟悉了,疫情之下,我们每个人都出一份力,对社区就是极大的帮助。”陈阿姨说道。

在朝阳还有很多这样的人
他们用行动温暖他人
用爱践行服务
或许这些只是他们日常的小事
但正是这些细微处的温暖
为这个冬天增添了许多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