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北京城市副中心运河文化保护的探索实践

0
分享至

(原标题: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北京城市副中心运河文化保护的探索实践)

京杭大运河京冀游船互联互通,标志着北京市第一次出现了跨省际航道和跨省际水上旅游运输,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华社发

在北运河北关分洪枢纽西岸,一座重檐叠角、雕梁画栋的雄伟建筑,巍峨耸立。这便是号称“潞河第一观”的大光楼。本报记者张景华摄/光明图片

运河游线路一年一个跨越。大运河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群众幸福感骤增。白志海摄/光明图片

“燃灯塔与周边建筑群”得到了整体修复,兼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风貌保护,维护了运河文物的真实性、完整性。新华社发

北运河,一水连通京津冀。

北运河北起北京通州北关闸,流经河北香河,入天津汇入海河。其上游河流为温榆河,在北京境内长41.9公里。

北运河古称潞河、白河。自金代迁都燕京,实施大规模漕运,潞河遂成为重要的漕运河道,历经元明清时期的兴盛发展,今天,北运河成为京杭大运河七段之一。

北运河段文化遗产丰富,包括河道、水源、水利工程设施(堤坝、桥梁)、航运工程设施(闸坝)、古代漕运设施(仓库、码头)和管理机构(官署)遗存等各种文化遗产,是北京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核心区,也是展示运河文化、首都文化、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

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强调,通州有不少历史文化遗产,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北京要积极发挥示范作用。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作出重要指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近年来,北京市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嘱托,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坚决扛起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使命担当,精心保护大运河遗产,有效传承大运河文化,合理利用大运河资源,让穿城而过的大运河成为城市副中心独特风景线。

1.“漕运河道”变身“生态走廊”

秋天的北京城市副中心,风静云闲,叠翠流金。

调研组一行首先来到北运河北关分洪枢纽拦河闸。放眼望去,温榆河、通惠河、小中河、运潮减河、北运河“五河交汇”的美景尽收眼底。

“这里就是京杭大运河的北起点。”指着宽阔的水面,从小在运河边长大,与水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北京市北运河管理处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白文荣说。

提到北京地区的大运河历史,白文荣打开了话匣子:秦汉时期,北京就有了运河漕运的记载。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其中永济渠将北京和中原地区连通了起来。元代开通了山东会通河,将隋唐大运河裁弯取直,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奠定了京杭大运河的基本格局。蜿蜒近2000公里的京杭大运河全线畅通后,粮食、商品等物资源源不断从南方运抵北京。“北京民间有句俗语,‘大运河漂来的北京城’。”白文荣说。

望着辽阔的水面,清澈的流水,北京市北运河管理处副主任周洪利说:“想不到吧,以前运河水一度因工业排污、生活污染变得又黑又臭。”

北运河北京段属于北京的“九河末梢”,是北京城的“下水道”,北京城区90%的排水流入北运河。2011年后,北京水务部门在干支流持续截污治污,北运河逐渐有了游鱼和水鸟。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通州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为北运河的保护带来了机遇。

治污、补水、植绿,水务部门打出运河治理“组合拳”:河长制把流域内违建和污染清除了;“清河行动”和“清管行动”在排污口处增设拦污索,减少污染物入河……

上游来水、雨水、再生水、生态补水让运河“流”了起来。2021年,北京、天津、河北首次建立京津冀供水动态保障机制,从密云水库、官厅水库、南水北调中线等工程水源,对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等进行跨流域生态补水,仅北运河流域就配置了1亿多立方米生态用水。

2019年1月,北京市级行政中心正式迁入北京城市副中心,环绕办公区的镜河水系自然灵动、形若如意,水质基本保持在Ⅳ类以上,成为北京水质改善最大的河流之一。

水务部门用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的问题,在镜河种植了2万平方米沉水植物,形成水下“森林”;在河边种植了3万余株芦苇、鸢尾、黄菖蒲、溪荪等挺水植物,用以生态护岸;在水中,投放鱼苗及底栖动物,构建丰富多样的水生动物系统。这样,水下有“森林”,河流会“呼吸”,确保了镜河水环境的安全。如今,北运河已形成了绿色生态带,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2.浩繁遗存传承运河文脉

在北运河上,游船南来北往,沿途风景美不胜收。2022年6月24日,大运河京冀段旅游航道实现互联互通。

作为北京的东大门,通州历史上因运河漕运而盛极一时,有“一京、二卫、三通州”的美誉。1780年,朝鲜使臣朴趾源来到北京,在通州登上运河码头,举目瞭望,“万舟骈集、千帆竞发”的盛景令他惊叹:“不见潞河之舟楫,则不识帝都之壮也”,“舟楫之盛,可敌长城之雄!”

如今,经历了过往盛世繁华的北运河历史文化遗迹,再次迎来了春天。

在北运河北关分洪枢纽西岸,一座重檐叠角、雕梁画栋的雄伟建筑,巍峨耸立。“这便是号称‘潞河第一观’的大光楼。”说起运河岸边的文物建筑,一同调研的陈喜波如数家珍。作为北京联合大学教授,他研究运河文化多年。“这个大光楼,取名有讲究,取自《易经》中‘益’卦的爻辞‘自上下下、其道大光’之义,是明清两朝户部坐粮厅官员办公休闲之处。”

“大光楼临河而建,视野开阔,清朝乾隆皇帝前往东陵祭祖,途经通州曾在此登楼小憩,观景吟诗。但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通州,将大光楼焚毁,从此不复存在。”陈喜波遗憾地说。

“幸运的是,水务部门听取文物专家的建议,2007年在原址附近复建了大光楼。”北京市北运河管理处北关管理所所长沙洪利说,“在保障新北关拦河闸生产管理用房功能的同时,还实现了对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

从大光楼出来,西侧不远处便是北京地区最高、最大的塔——燃灯塔。

“一枝塔影认通州。这是通州吉祥的象征,也是通州的标志。”大运河文史专家、北京市通州区博物馆原党支部书记任德永说:“凡是从大运河北上京城的船只,只要看到燃灯塔,就知道到北京的地界了。”

建于北周的燃灯塔,有着1400多年的历史。塔的南侧是通州学宫,又称文庙,塔的东侧是佑胜教寺和紫清宫。通州文庙始建于元代,为明清时期北京周边地区最大的官方教育机构。任德永表示,“燃灯塔与周边建筑群”是通州独有的人文景观,映射着大运河文化的开放和包容。如今,“燃灯塔与周边建筑群”得到整体修复,兼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风貌保护,维护了运河文物的真实性、完整性。

站在运河边回望,拱形的新北关拦河闸(桥)、雄伟的大光楼、古朴的燃灯塔,与四周现代化建筑物浑然一体。楼影、塔影、桥影、云影交相辉映,水利工程与人文历史、自然风貌有机融合,宛若一幅精美的画卷。

沿着北运河一路走来,调研组发现沿线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得到加强,特别是北京对八里桥的特殊保护措施令人鼓舞。任德永介绍:“八里桥本名叫永通桥,始建于1446年,2014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座桥自建成至2020年,一直承担着繁重的交通功能。为了保护这座珍贵的历史文物,经多方协调,有关部门在该桥西侧新建了一座桥,这座近600岁的文化遗产得到了妥善保护。”

2018年3月,《北京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印发,北京积极推出“河道、水源”“闸、桥梁”“古遗址、古建筑”3类大运河物质文化遗产与周边环境风貌、文化生态的整体性保护,打造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的典范。

北京市通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汤一原表示,正在建设的通州大运河集中展示带,以通州古城核心展示园为基点,串联通州古城、“燃灯塔及周边建筑群”、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运河商务区、城市绿心等重点片区和景观节点;以运河船工号子、开漕节歌谣、通州运河龙灯等为特色,开展民俗文化展示活动。“这些举措将进一步提升运河文化品牌的认知度和影响力,打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北京样板。”汤一原说。

3.讲好运河故事传承运河精神

通州城区东南5公里处,有一座运河古镇张家湾。1728年,一个男孩随着家人从金陵(南京)起程,沿着大运河而来,在张家湾下了船。他穷毕生之力,写出了一部叫作《红楼梦》的书。他叫曹雪芹。

在张家湾,民间传说曹家曾在这里经营当铺、染坊、盐店等生意,至今还流传着“曹家井”的故事。1968年在张家湾出土“曹公讳霑墓”刻石,20世纪90年代对外公布后,引发了红学界和考古界的巨大反响。如今,在张家湾通运桥西的萧太后河南岸不远处,便立着曹雪芹的铜塑雕像。

调研组来到张家湾,只见古城墙巍然屹立,城墙下的萧太后河水缓缓流淌。古城墙门洞下,几位村民在乘凉。“我们这里在古代很出名的。这条河叫萧太后河,这座桥叫萧太后河桥。”60岁的村民老马指着桥自豪地说。

当年这里有“京东第一大码头”的美誉。陈喜波说:“作为漕粮运输的必经之地、各种物资转运之所,当年张家湾码头密布,商铺林立。”夕阳下,萧太后河桥上一道道深深的车辙,记述了这座古镇曾经的繁荣与辉煌。

“萧太后河桥”本名叫“通运桥”。“在古代,各国使臣来华,大多走水路,通过大运河到张家湾,再入京城。明代时西方传教士利玛窦、清代顺治年间荷兰东印度公司来华使团等,都在这里留下了足迹。”陈喜波介绍。

大运河流经千年,不仅是润泽群众的水脉,更是传承历史的文脉。在新时代首都发展理念指引下,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正开启新的篇章。

2022年4月28日,京杭大运河百年来首次全线水流贯通。

随着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稳步推进,人文运河、生态运河、魅力运河的集结号已经吹响。

在通州老城南大街的南街书屋,“2022全民阅读·书香副中心——讲好大运河故事图书读书分享会”的水牌,竖立在最显眼的位置。“我们主要收集与大运河有关的文学著作和文史资料,与基层党支部共建,宣传大运河文化。”书屋创办人柏则亮说。

从2021年开始,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连续举办两届,讲好运河故事,传承弘扬运河文化,让运河文化焕发新生。

伫立在北运河岸边,运河商务区、北京城市副中心图书馆、剧院、大运河博物馆鳞次栉比,城市绿心公园、大运河森林公园处处添绿……悠悠运河水正带动千年古城焕发文明活力。

4.北运河文化保护传承的几点启示

运河文化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金字招牌。通过北运河流域综合治理,大规模的生态建设和全面的运河文化遗产保护,让大运河这个金字招牌更加亮丽,北京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有几点经验可供借鉴:

敢于啃“硬骨头”。在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北京勇于“拔钉子”、啃“硬骨头”,如推动八里桥老桥“退役”并全面修缮,使其进入完全的文化遗产保护状态,发挥文化遗产的“顶梁柱”作用。有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就有了“活化”运河的底气和力量。

统筹生态与文化。水环境治理是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牛鼻子。在“治水”方面,北京在水生态修复、湿地建设、园林绿化、景观营造等方面打出“组合拳”,同时加强运河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生态与文化相得益彰。

注重传承与创新。创新利用是文化传承的最佳手段。北京组织各方力量,深入挖掘运河文化内涵,如编写大型辞书《大运河文化辞典》,长篇小说《北上》获茅盾文学奖,推出京剧交响套曲《京城大运河》等,扩大运河影响力;举办“京杭论坛”“大运河(国际)文化节”等活动,推动文旅深度融合;运河岸边北京城市副中心剧院、图书馆和大运河博物馆三大文化建筑落地生根,彰显运河文化发展的时代新貌。

坚持以人为本。运河文化带建设得好不好,群众是评卷人。在调研过程中,市民普遍反映运河水更清,天更蓝,树更绿。运河游线路一年一个跨越。大运河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群众幸福感骤增。

着眼于高质量推进北京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调研组建议,还须从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

一是打造北京大运河文化带生态和文化品牌。恢复运河柳岸长堤的历史风貌,再造北京大运河“百里烟柳”生态品牌景观,古为今用;通过漕运景观营造,重现北京大运河万帆林立的漕运盛景,重塑生态与文化交叠的“运河云景”品牌,推陈出新;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打造成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标志性文化品牌和生态品牌,让穿城而过的大运河成为城市副中心独特风景线。

二是加强运河文化遗产内涵挖掘和价值阐释工作。利用北京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众多的有利条件,加强运河文化遗产内涵挖掘和深入阐释,讲好运河故事,更好地向世界展现中国大运河这张国际“金名片”。

三是实施北京大运河文化带文化多样性建设工程。借助北运河多元文化遗产资源聚集的优势,推动大运河文化多样性建设,通过文化认同凝聚人心,增进情感,促进交流,助力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进一步擦亮世界认可的国家文化符号,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作者:光明日报调研组,调研组成员:本报记者张景华、郭丽君、刘坤;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陈煦、周清、陈喜波)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40岁王鸥独居北京复式豪宅, 生活无聊又真实, 却患有间歇性努力症

40岁王鸥独居北京复式豪宅, 生活无聊又真实, 却患有间歇性努力症

李小娟
2023-05-16 17:40:02
2002年,孟宪刚性侵女儿五年,发生关系100余次,女儿15岁时产子

2002年,孟宪刚性侵女儿五年,发生关系100余次,女儿15岁时产子

子鱼情感屋
2023-05-28 21:43:23
真实妓女自述:月收入比白领一年还多,多脏的客人我们都接

真实妓女自述:月收入比白领一年还多,多脏的客人我们都接

青藤爱情
2023-05-06 12:00:16
赢麻了!世界号发射成功后,他们画了一张表,堪比韩国版世界地图

赢麻了!世界号发射成功后,他们画了一张表,堪比韩国版世界地图

太空锅炉
2023-05-28 15:07:31
回到家的丫丫两眼放光,笑容满面,被新鲜竹子和竹笋包围起来了

回到家的丫丫两眼放光,笑容满面,被新鲜竹子和竹笋包围起来了

巧桥的小城艺术
2023-05-29 12:32:38
自从夏奇拉与巴特勒互相关注INS后 热火三连败被扳平

自从夏奇拉与巴特勒互相关注INS后 热火三连败被扳平

直播吧
2023-05-29 12:13:11
长期喝白开水和长期喝茶,谁的身体更健康?答案出乎意料……

长期喝白开水和长期喝茶,谁的身体更健康?答案出乎意料……

商洛新闻网
2023-05-10 11:14:09
山东省关于独生子女父母退休后奖励费发放规定

山东省关于独生子女父母退休后奖励费发放规定

刘新谈社会
2023-05-29 12:39:03
5月27日,女歌手莫文蔚突然引发了热议

5月27日,女歌手莫文蔚突然引发了热议

李保军财经
2023-05-28 16:28:38
校主任在男寝搜出来了32个望远镜,又在女寝搜出来…

校主任在男寝搜出来了32个望远镜,又在女寝搜出来…

解忧包袱杂货铺
2023-05-29 07:45:22
姬鹏飞撒手人寰后,独子突然态度大变,供出10多名军队高级干部

姬鹏飞撒手人寰后,独子突然态度大变,供出10多名军队高级干部

谢小龙聊历史
2023-04-24 15:37:32
赵本山女儿举行婚礼答谢宴,新郎婚服不到400元,新娘发福超明显

赵本山女儿举行婚礼答谢宴,新郎婚服不到400元,新娘发福超明显

好丹
2023-05-29 01:32:43
江青推荐亲信迟群出任8341部队政委,毛主席:他怎么能当政委?

江青推荐亲信迟群出任8341部队政委,毛主席:他怎么能当政委?

历史小书生
2023-05-29 11:22:18
NBA:为什么说史蒂芬库里如果被交易没球队愿意接手?

NBA:为什么说史蒂芬库里如果被交易没球队愿意接手?

今天打篮球了吗
2023-05-29 12:28:08
在美帝沉睡的F-16,是该去去库存了

在美帝沉睡的F-16,是该去去库存了

凡事一定有办法13119
2023-05-27 20:17:27
“黄蓝斗气车”事件处罚来了:黄车司机身份确认,或面临多项处罚

“黄蓝斗气车”事件处罚来了:黄车司机身份确认,或面临多项处罚

海说情感
2023-05-29 04:00:03
一道强光,接着是一声巨响,人倒下,全身麻木!杭州驴友安徽徒步爬山被雷击,回杭后紧急就医:心肌受损

一道强光,接着是一声巨响,人倒下,全身麻木!杭州驴友安徽徒步爬山被雷击,回杭后紧急就医:心肌受损

都市快报橙柿互动
2023-05-29 11:37:23
国家要“动真格”了?催三胎不成,专家出“好建议”,你赞同吗?

国家要“动真格”了?催三胎不成,专家出“好建议”,你赞同吗?

阿燕姐说育儿
2023-05-27 21:54:04
送别!她走了……两度获金鸡奖

送别!她走了……两度获金鸡奖

环球时报新闻
2023-05-25 23:43:02
中国第一位戴眼镜的飞天航天员!

中国第一位戴眼镜的飞天航天员!

轻舟一号
2023-05-29 10:28:54
2023-05-29 16:12:49

头条要闻

贪官曾企图通过"掮客"帮忙晋升 许诺"升副省长出2亿"

头条要闻

贪官曾企图通过"掮客"帮忙晋升 许诺"升副省长出2亿"

体育要闻

让三追四?二十年前,他们就差一点点

娱乐要闻

洪欣张丹峰反悔离婚后首合体直播捞金

财经要闻

科技要闻

首次回应核心争议!比亚迪:用常压油箱合情合理合规合法

汽车要闻

年轻人也爱“老钱”风?静态体验全新凯迪拉克CT6

态度原创

时尚
旅游
家居
本地
艺术

钟楚曦湖畔写真清新又优雅

旅游要闻

避暑去哪旅行?浙江杭州这个冷门宝藏地

家居要闻

现代风高质感住宅,大气有格调

本地新闻

看完外国版《西游记》,吴承恩气得要从棺材里蹦出来

艺术要闻

看这些树影带给梵高多少慰藉,大都会聚焦“梵高的柏树”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