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就睡了四个小时。”5月3日上午,在忙碌的抗疫一线,一头短发、个子小小、脸色略显苍白的孙冰洁埋在电脑、纸张、笔记本中正在“鏖战”。电脑旁,一杯咖啡杯冒着热气,“就靠它提神儿呢。”士力架、饼干、小面包、可乐、矿泉水散落在工位周围,孙冰洁和搭档顾凯辰两个人可以不动地方的工作上几个小时,每当赶不上饭就随手拿起点儿干粮塞进嘴里。
作为东城区新冠疫情流调溯源队伍的一员,东城区疾控中心流行病科主管医师孙冰洁,是风险点位排查组负责人。
30岁出头儿的孙冰洁年纪虽轻,却已身经百战。从艾滋病防治到肠道传染病管理,从冲锋一线的首批流调队员到风险点位排查组组长,她始终奋战在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第一线。2021年10月,孙冰洁更是作为市级流调队成员,参与了外区新冠聚集性疫情最核心的流调指挥和处置工作。如今,她已成为了北京市百名流调专家之一。
“你是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是孙冰洁常常对流调病例发出的灵魂三问,她像侦探一样寻找“见过谁、见多久、还有谁?”的蛛丝马迹,用最快的速度找到源头,查出隐患。“5+2”、“白加黑”、“连轴转”就成为了她的工作常态,甚至连续工作36小时。
曾经,东城疾控接到某大厦有涉疫人员的报告。孙冰洁说:“晚上九点左右,我们进入大厦开始调查、采样、处置。大厦有ABCD四座楼宇,每个楼宇二十多层,共有20万平方米,工作人员3000多人,是个超大型的楼宇,调查处置难度肉眼可见的大。”初步调查直到第二天凌晨四点多才完成,送检完样品后孙冰洁接着开始撰写报告、风险人群落位等后续工作。第三天又协同相关部门人员在大厦调查了一个通宵。经历了四十多个小时的不眠之夜,“身体确实非常非常疲惫,脑子也快不转了。”但正是由于处置及时、科学,大厦的疫情没有再继续蔓延,“这时就觉得辛苦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目前还没有最满意的流调,因为我认为没有完美的流调。”孙冰洁沉稳的说,其实流调不可能100%的找到所有的风险人群,但我每次都会奔着100%去努力。
让孙冰洁高兴的是,现在的流调已经优化为公卫、公安、工信通力合作的“三公”流调机制,“这其实是流调的一次飞跃,比起传统流调,无论从速度还是质量上,都是质的进步,加上现在的大数据、信息化、科技化手段,我相信流调会越来越快速。”
翻开孙冰洁的笔记本,密密麻麻的字迹中混杂着许多奇怪的符号,“电话流调我习惯于手写记录,记录时会用自己的逻辑和方法,便于后续整理成流调报告。” 孙冰洁说:“现在病例流调通常是一人询问、一人录入,这样流调报告形成的速度更快,有利于风险点位的快速梳理、快速派出,而且双人流调还可以互相提醒补充,使流调更加完善。”
疫情两年多,孙冰洁经手的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当然还有乌龙病例,足足有上百个。由于每天都离不开电话和手机,长期的高强度工作让孙冰洁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半夜醒了第一件事就是摸着手机先看一眼屏幕,“平均每天要打几十个电话。”
凌晨一时,刚刚结束疫情复盘工作会,孙冰洁靠近窗边环顾这座深爱的城市,一排排浅白的槐花掩映在浓密的绿叶间,风过,细碎的花瓣纷落如雨。深吸了口充满香甜的空气,孙冰洁说:“希望不久后能看到车水马龙的街道、人声鼎沸的簋街,大家像往常一样,在这美好的城市里享受快乐生活的每一天。”
“病毒真的是十分狡猾,阻击病毒是我们共同的责任。通过所有人的重视加上每一个人的参与,我相信一定迎来疫去霾散。”孙冰洁说。
通讯员/李冬梅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