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农工委:
以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引领乡村振兴,理顺乡村振兴“五大专班”工作机制,建立任务台账,做好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建立适应城乡深度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打造乡村治理“海淀示范”。加强农村干部队伍与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乡村振兴”专题培训和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强化对村干部的监督管理,借助东升科技园、创客小镇、“未来农业”人才会客厅等平台,做好农村实用人才的引、育、管、用。
区委教育工委
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实施党组织领导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改革,完成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设计。持续推进海淀区教育系统党建品牌创建方案(2021-2023年),加强对教育系统党建品牌建设的系统性谋划。将海淀红色学校党建联盟工作与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党员队伍建设有机结合,把党建品牌建设情况纳入教育系统党建督查和基层党组织书记年度考核内容。落实国家、北京市“双减”政策方针,推进“双减”背景下的干部交流轮岗,促进海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中关村科学城综合党委:
以党建引领科技创新发展,发挥党委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组织优势和作用,推动党建工作和科技创新发展深度融合、同频共振,发挥科技创新的“助推器”和“催化剂”作用,树立“红色旗帜”,夯实“红色堡垒”,激活“红色引擎”。深化创新合伙人关系,不断优化精准服务机制,凝聚创新发展合力,助力现代化强区建设。加强党建品牌建设,深化拓展“红创党建经验”,注重选树先进典型,激励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一线发挥作用,助力企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提高效益。
羊坊店街道:
织密建强党的组织体系,调整“两新”党组织、社区党组织,有效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完成好年度发展党员任务。召开社区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会,发挥“优秀书记工作室”传帮带作用,举办社区“一把手”增能赋力培训班,淬炼本领、提高能力。优化选贤任能机制,做好党员干部选拔、晋升工作,激发动力。抽调党员干部参与大数据排查、核酸转运、“接诉即办”青年团等,在一线锻炼锻造干部。
八里庄街道:
打通“选育管用”全链条,打造堪当重任干部队伍。“选”出质量,把好政治关、专业关、担当关,落实 “六讲、六看”标准,及时发现储备综合素质好、具有发展潜力的干部。“育”出能力,依托“一例会一沙龙一工作室”,抓好“头雁”工程,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高飞,年轻干部常态配备、专业干部按需配备的队伍矩阵。“管”出作为, 落实党管干部原则,用好社区党委建设、社区后备干部培养“两方案”,社区干部到街道跟班学习、社区书记例会“两制度”,分层分类分级抓好干部队伍建设。“用”出活力,明确成长路径,突出精准使用,对经过基层一线、艰苦复杂岗位锻炼的优秀干部,大胆提拔使用。
紫竹院街道: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新活力。打造以中关村南大街11号院文化科技融合高端产业聚集区,重点引进科创企业,目标引进培育潜在独角兽企业的1+2空间发展布局,协同开展创新攻关、协同共享创业资源、协同引育产业人才的“大魏公村”发展模式。将魏公村小区作为配套住宅支点,探索国际人才社区落地。
北太平庄街道:
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以抓任务落实检验基层组织效能,以抓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抓两个“关键小事”、抓党建促城市治理效能提升检验工作成效。用好地区包片联动、党建协调、激励考核等工作机制,发挥社区专员作用,不断强化机关和社区的服务担当意识、案件办理能力,千方百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中关村街道:
“点线面”结合统筹做好人才工作,立体打造创新创业人才空间。精绘“一点”,打造“多语系统+人文景观+服务手册+文化活动”,建设一体化华清园国际人才社区。重绘“双线”,依托“红谊汇”沙龙,热心服务企业家;依托“科学驿站”,暖心服务科学家。彩绘“三面”,延展服务面,建设“中关村科技联盟”助力科研成果向产业化转化;拓宽联系面,培养人才服务专员,编制《中关村集才录》;优化环境面,建设院士公园、科学家小径、文明街巷、中关村众享荟等,勾勒宜居宜业环境。
学院路街道:
依托高校资源优势,推动“强化高端创新策源、发展活力校友经济”主题环高校“三带一节”建设。聚焦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科技企业、创新青年四大主体,以“科技支撑+智能场景+青年群体+人文交流”为特色,实施规划引领、人才为本、项目驱动、政策支撑四举措,建立产学研协同和校友经济创新格局。打造“智慧办公+创业孵化+融资对接+产业加速”全链条孵化平台,建立“政策指导+人才推荐+国际对接+多元活动”人才服务体系,盘活存量资源,激发人才创造红利。
清河街道:
聚焦高品质海淀建设,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抓好“接诉即办”工作,深化社区专员机制,不断推动“接诉即办”向主动治理、“未诉先办”转变;坚持党建引领物业管理,以落实“社区治理”为牵引,确立物业管理“清河模式”;增强治理效能,完善简约高效的基层治理机制;挖掘地区文化资源,建好清河故事馆,赓续红色血脉。
花园路街道:
深化“党建引领+协商议事”基层治理模式。开展“社区工作大家谈”“邻里议事厅”活动,汇聚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力量。建立社区微网格、融合各方力量推动问题有效解决。积极发挥社区老党员先锋队模范作用,宣传老党员的先进事迹和为民情怀,在社区营造向上向善、崇德崇干的良好氛围。
田村路街道:
建强干部队伍,深化“6室1队3中心”大部制改革,梳理三定方案,明确岗位职责。落实干部动态调整机制,形成定期跟踪、掌握动态、优中选优的干部工作格局。做好年轻干部培养工作,创新培养途径,建强事业后备军。
永定路街道:
强化党建引领,发挥街道和社区两级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平台作用,挖掘整合地区资源,紧盯“接诉即办”和两个“关键小事”落实,强化业委会(物管会)作用发挥,提升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成效。以党组织协同发展为基础,以永定路街坊为特色,探索“一社一品”,做好党建工作品牌培育工作;充分挖掘优秀社区书记工作法、支部工作法,促进社区党建工作均衡发展。
东升镇:
持续发挥各股份社、园区内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园区招商、支持服务、引导非公经济健康发展方面下功夫,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加强干部的政治和业务学习,通过脱产学习、岗位轮换、基层锻炼等方式加快年轻干部的成长,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西北旺镇:
实施理论铸魂工程,构建“线上+线下”特色理论宣教平台,用好“一中心多站点”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完善创新理论“六学模式”,筑牢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实施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强基行动”,推进每月提醒、季度盘点、半年督导常态化制度化,夯实基层基础。落实“党建品牌创建”工程,打造2个基层党建品牌,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党支部工作法。依托“青旺传习所”,通过上选下派、实践磨砺、考核评比等方式,淬炼年轻干部。深化基层干部“雁阵工程”建设,巩固“青蓝相接、薪火相传”传帮带等项目成效,分层分类精准培养。
温泉镇: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垃圾分类、接诉即办、农村集体经济等各项工作,创新谋划“四宜”“四化”发展路径和目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深入挖掘地区资源,以集体产业园“创客小镇”为平台积极推动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实现农村集体经济与区域创新经济融合发展。完善地区商业配套,加快推进职住平衡,优化营商环境,以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和高效优质的便民服务吸引人才聚集。
苏家坨镇:
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模式,找准党建和人才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把党建工作融入到“一镇一园”项目建设、保留村盘活发展、人居环境建设、“接诉即办”等各项重点工作中,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地区发展动能。强化干部队伍建设,稳步实施“雏鹰计划”,加快推进“青苗计划”,分类抓好党建指导员、村后备干部、机关科室、事业单位负责人等不同领域青年干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