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们的每一项准备工作看似琐碎,但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而这正是做好冬奥边检的前提条件。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将至,首都国际机场将成为唯一官方入境口岸。北京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作为驻守该口岸的移民管理机构,将成为全国唯一进行本次冬奥会入境边防检查手续办理的单位。目前,该总站民警已入驻首都机场T3-D独立封闭航站楼及T3-E冬奥保障专区,实行集中执勤7天、集中观察7天、健康监测7天的“7+7+7”闭环管理模式。
北京边检总站民警为涉北京冬奥会人员办理入境边检手续。祖国宝 摄
掌握旅客护照类型,提高录入效率
12月的一天,清晨8点钟,北京边检总站执勤一大队民警从隔离酒店出发,驱车前往首都机场T3-D航站楼执勤。“今天中午12点,有两架冬奥包机入境,全体同志按预案做好准备。” 执勤一大队执勤三队副队长王伟伟一边在班前会上做出动员,一边不停刷新航显动态跟踪航班的有关信息。此时,椅子上已经摆好两件贴有“中国边检”标识的防护服,护目镜也已喷好防雾剂,这是执勤组长唐琦提前为上勤人员做好的准备。
“打开这道门,外面就是T3-D入境现场,也是与入境旅客直接接触的疫情防控最前线,所有执勤人员必须穿戴好全部的防护装备,才能出这道门。”这已经是唐琦第4次进驻T3-D专区,他已经十分熟悉专区的勤务工作,所有注意事项早已成竹在胸。
北京边检总站民警在执勤现场核对旅客信息。祖国宝 摄
王伟伟提醒同事们,一定要掌握旅客所持护照的基本类型及特征,提高录入质量和效率,全力确保冬奥人员高效高质通关。他告诉记者,民警们的每一项准备工作看似琐碎,但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而这正是做好冬奥边检的前提条件。
执勤现场开设“冬奥会专用通道”
为进一步优化出入境流程,北京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制定了冬奥会出入境查验、枪支弹药手续办理、疫情防控等专项保障流程共5类24项。
北京边检总站开通“冬奥会专用通道”,为参加北京冬奥会相关人员提供优质边检服务。张国鹏 摄
该总站在执勤现场开设“冬奥会专用通道”,根据旅客流量调配通道数量,增加现场引导人员,减少现场等待时间,提高现场通关效率。此外,在重点时段、重点区域,民警们还将加强巡逻,加强旅客流量预报,提前开展预检预录,提前进行信息核对,提前商议应对措施。
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冬奥测试赛保障中,王伟伟和同事们严格按照既定流程和方案开展了涉奥人员的入境保障。王伟伟回忆说,在看到航班预落时间信息后,检查人员要穿上提前准备好的防护服,以最佳状态迎接冬奥会运动员入境。
“在飞机落地前,再一次进行勤务现场巡查工作,确保各个岗位准备完毕,这也是做好此次冬奥包机入境手续办理的最后一道把关。”王伟伟说。
随着飞机准点靠桥,10条“冬奥会专用通道”同时开启,引导人员全部就位,运动员陆续进入勤务大厅,现场有效开展分区查验、间隔候检,大大缩短候检和通关时间。
加强外语口语培训提供专业通关保障
“Please show me your passport.”北京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的民警们不仅需要熟练的专业技能,在服务外籍旅客时英语功底更得过硬。王伟伟告诉记者,在闭环式执勤工作正式开始前,总站各单位均开展了边检业务、外语口语、涉外礼仪等培训,为相关人员提供更加专业高效的通关保障。
北京边检总站民警为涉北京冬奥会人员办理入境边检手续。祖国宝 摄
魏蕾是执勤三大队的民警,自从成立T3-D处置专区后,魏蕾和很多同事一样,大部分工作时间都在这里度过。掌握了日语、韩语、英语口语的她特别期待冬奥会的到来,“前一阵子的测试赛运动员相对来说少一些,我保障了一次运动员的出境包机,心里还挺激动的。”魏蕾回忆说,因为保障流程非常顺畅,自己的三国语言技能并没有派上太大用处,“不少运动员都拿着冰鞋,所以我猜测他们参加的是冰上项目。”魏蕾说,她也有自己的冬奥运动员偶像,“如果我执勤的时候遇上偶像,一定是非常难忘的经历。”
严格验证、消杀等一整套流程
民警们除了要保证冬奥会运动员更好、更快通关,还必须做好疫情防控。王伟伟介绍,当最后一名旅客办理完手续后,所有检查员随即对键盘、台面、电脑屏幕、鼠标及检查台、督导台和执勤通道内外执行严格消杀,完成入境手续办理的“最后一公里”。“平时大家养成严格规范的验证、消杀、穿脱防护服一整套流程,这在疫情期间更显重要。”
边检民警在进行执勤现场消杀。祖国宝 摄
目前,该总站民警已经进入冬奥保障时间,实行集中执勤7天、集中观察7天、健康监测7天的“7+7+7”闭环管理模式。在“白+夜”、“夜+白”的一次次循环中,民警们的生活更加忙碌了。
“今天俯卧撑50个,该打卡啦!”执勤三队的健身达人郑伟杰每天早上9点准时在群里吆喝,呼吁大家隔离期间不忘强身健体。“隔离期间并不孤单,同事们会相约视频‘云健身’,一起做俯卧撑,也会线上组织召开‘三会一课’,开展交流学习,做到人在隔离,但理论学习不掉线。”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