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红博主“罗小猫猫子”在直播中喝农药自杀、“迷人的郭老师”永久凉凉 、长沙闹市主播斗殴、低俗媚态从线上折腾到街头,让主播们赚足了眼球、过了把瘾的同时也迎来了监管部门的集中整治,共建网络文明成为普遍共识。
为了博出位,有些主播剑走偏锋、甚至不惜挑战道德底线。从“媛媛”不断到低俗恶搞,从PK惩罚到色情暴力,丑态百出的低俗直播戳痛了传统美德和道德良知,无底线的残渣泛起喧嚣屏上,颠倒是非、以丑为美、以低级趣味吸粉,大肆传播不健康的文化,严重危害了网民心态和未成年身心健康成长,影响网络空间和谐,也引发社会群体对造梗、软色情、炫富、强暴的刻意模仿,形成不良的价值导向。
低俗直播屡禁不止源于利益的驱动和猎奇心态的追逐。就开播者而言,利用有悖公序良俗的大尺度恶俗内容博眼球、聚流量、吸引网民注意力,终极目的是为了粉丝“上票”、金钱打赏。不少主播也承认,直播是低俗了点,但确实能挣钱。直播收益靠流量,头部主播靠才艺、人气主播靠颜值,什么都不靠只能刷低下线装疯卖傻、PK粗俗可劲儿得作,以换取流量变现。其实,多数直播起初也是正常的,但在利益的驱动下,为了一夜暴富,就开始不择手段地造“梗”留住观众,让恶俗、龌龊和低级趣味充斥网络空间,为人所不齿;为了求财为了红,良心和无底线皆可无情抛弃。就围观者而言,低俗直播让他们获得了感官刺激和沉浸式体验,满足了部分人的猎奇心态,也刷新了道德底线。
网络直播原本是记录生活、分享快乐的好途径,然而利欲熏心的低俗直播损害了公众利益、丧失了道德底线、污染了网络空间,必须予以严厉整治。
整治低俗直播乱象治标更要治本。直播平台作为重要的媒介载体对主播资质和内容审核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抵制低俗直播传播要提高平台准入门槛,对入驻平台的主播进行实名认证和IP绑定,对曾因传播社会不良信息被处罚的主播实行禁入制度,杜绝其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直播持续产生危害。加强警示教育和内容审核是平台监管的有效手段,要定期对平台主播进行违规内容风险提示,提高主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恪守公序良俗的责任意识;要常态化运用技术手段对直播平台传播内容进行监控,对涉嫌低俗直播的内容及时提醒、限流和封禁,不断强化平台主体责任,做到谁播的内容谁负责。同时,也要积极引导网民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自觉抵制网络恶俗炒作,共同维护网络环境。
整治低俗直播要依法形成长效机制。遵守法律法规、恪守公序良俗、文明理性直播是开播的根本遵循,监管部门要敢于向直播乱象亮剑,加大惩处力度,形成有效震慑。整治低俗直播要对症下药、形成长效治理机制,针对问题突出、屡教不改的平台和主播要依法依规从严从重处理,建立联合黑名单账号数据库,严防违法违规账号转世。同时,建立健全长效监督机制,鼓励社会公众参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完善平台动态受理处置反馈机制,让治理低俗直播有法可依,形成长效。
自《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发布以来,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规范网络直播活动的法律法规,同时多次联合平台方出重拳对低俗直播予以严厉打击。今年6至10月间,微信安全中心已累计处理超自过1.2万个涉及低俗直播容直播间。面对处罚,广大主播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摒除恶俗的网络直播才更有生命力。
遏制低俗直播乱象蔓延、维护清朗网络空间,离不开行业监管、平台履职、网民自律和舆论监督等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治理低俗直播这一顽症痼疾不能昙花一现,需要凝聚各方合力、久久为功。
作者:王晨君13466671868 wangyue983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