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电信诈骗,就想到2017年的电影《巨额来电》。剧情中有这样一幕:诈骗团伙主脑阿芳拿着收到的信息说:“大家听好了,新项目,大家好好干......”紧接着,在二线打电话时,犯罪分子没有按照原先的台词说,气得阿芳恼火。这个情节让笔者,想到了现在非常流行的一款游戏---剧本杀。
“剧本杀”就是先挑选喜欢的剧本,玩家扮演不同的角色,经过分析、推理,在指引下找出凶手。而在现实生活中,不法分子设计了各种“剧本”,真可谓是“花样百出”,就如同这剧本杀一般,按照事先的脚本,演绎一场“暗度陈仓的大戏”,就是为了一步一步引诱你上当。
相信很多人都接到过电信诈骗的电话,随着科技防诈手段的进步,有些手机会自动提示为诈骗电话;有的电话在你挂断后,会立即有相关部门发送的提示短信,提醒此电话是境外来电,可能涉及诈骗。但现在的诈骗形式多种多样,不单单向以前只针对老年人,“杀猪盘”、“招聘兼职”、“刷单”、“你涉及洗钱”等等,涉及的人群也是大学生、青年人,不论男女和老少。甚至是有诈骗人员,通过某种途径知道个人信息,根据个人信息,提前设计好诈骗剧本,有了充足的准备,受害人就更容易上当受骗,防不胜防。
不过无论犯罪多么高级,剧本多么完美,都逃不过我国“公检法”机构钩织的法网。最高检察院成立惩治网络犯罪维护网络安全研究指导组,并设立网络犯罪理论研究中心,更有力地依法惩治网络犯罪。检察机关一边推动网络平台加强信息保护,一边重点整治贩卖信息的黑灰色产业链。网络从来不是法外之地,犯罪分子无论身处何处,只要“公检法”形成合力,定能打击犯罪。
“剧本杀”也好,“沉浸式”也罢,还是那句话,咱们作为普通老百姓,平时要做到保护好个人信息。诈骗套路是在变化,而防诈手段也在不断改进,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做到不听不信不转账。
小营股份社 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