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新冠疫苗去哪儿预约?家里一年扔了多少垃圾?文化中心什么时间最热闹?……这些百姓关心的大事小情,不必专门花时间调研,通过统一的数字化平台,就能迅速汇总到社区。在3月21日召开的第七期“回天”治理论坛上,来自实践部门的代表分享了数字化探索的成功案例。
新华社资料图
电话都不用打就把事儿办了
西城居民只要注册了西城家园APP,就能预约疫苗接种。截至目前,已有33万西城人通过这种方式预约接种了新冠疫苗。去年疫情期间,社区需要专人值守,西城居民关心“什么年纪的人可以参加”,有人建议以75岁为限,有人同意80岁也可以。顺应大家的呼声,西城家园发起了调研,结果八成居民投票同意75岁的选项。呼声被听到了,居民们都高兴,不接触、不聚集,甚至连电话都不用打,就把事儿办了。截至目前,80多万西城居民实名注册了西城家园,居民信息和居住的小区、楼门、房号以及分管的社工紧密关联,只要居民发出诉求,社工迅速出动,问题很快就能解决。
西城家园只是西城区探索社会治理数字化的一个侧面。西城区委社会工委书记、区民政局局长李薇介绍,西城各街道就积累了海量数据,但相对分散,形不成合力。为此,早在2018年,各街道和社区就纷纷开始探索,并于2019年推出了西城家园线上治理平台,2020年疫情期间快速上线,运用大数据防疫。在这期间,纸质通行证退出,全区108万居民换上了电子出入证,并迅速推广,居民越来越信任这个平台了。
家家有本账垃圾精准投放
说到垃圾分类,昌平区霍营街道霍家营社区的每户居民都有本细账,每天扔垃圾时,用电子秤称量,社区平台会分门别类记录投放量。精准化服务在垃圾分类中得到了应用,霍家营社区党委书记李宝忠感慨,受居民欢迎的网上平台不必追求大而全,首要目标就是方便。
不用数人头 文化中心使用一“探”知
北京城市象限科技有限公司高级物联网工程师李大勇既是“回天”居民,又是“回天行动”的参与者,他在论坛上分享了一段经历:回天地区建设了大量的文化活动中心,技术人员需要调研这些文化中心的使用情况,挨个儿数人头太缓慢,进门登记效率低;他们考虑到,市面上的随身电子设备基本都有WiFi功能,WiFi探针能够收集到指定空间的MAC地址,通过信息的活跃程度就能推测出活动中心各个时段的人流状况。数据快速收集完毕,社区空间利用率大大提高了。
“回天”治理论坛是由多家智库机构联合主办的开放性论坛,主旨是为了解决超大城市社区治理难题,以“回天地区超大社区”为主要样本,探索新阶段基层社会治理难题,为“回天地区”社会治理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理论和实践探讨。论坛第七期在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举办,主题为《数字中国与数字社会:提升社区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来自清华、人大、北航、北京联合大学等高校的学者,以及北京西城区、昌平区、珠海、杭州、昆明等地实践部门的代表参加了本期论坛。
(原标题:回天论坛聚焦数字化社区治理 百姓关心的大事小情都能网上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