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墩和角背,是古建筑上的木构件。东四胡同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就是一组金丝楠木满彩荷叶墩和角背,出自清朝名臣、后被追封为郡王的福康安的府邸。
谁能想到,这王府里的宝贝,竟然是周末卫生大扫除时,扫出来的!
“这堆木头是从地下室清出来的,堆在门口好几天了,收废品的不要,收垃圾的嫌占地方也不给拉,正准备趁大扫除给清理了,我说等等,我先看看。”说起扫出来的宝贝,东四二条胡同居民、今年82岁的郑毅滔滔不绝。
郑毅在查看大扫除中发现的金丝楠木构件。 本报记者 武亦彬摄
郑毅退休前在鼓楼文物所上班,对文物格外留心,他一看这组木构件,大吃一惊。“雕工比较精细,荷叶还是卷边的,比较有立体感,兰草的叶子也非常灵动,好像在随风摆动。”郑毅说,他知道搬出这堆木头的二条15号院曾是福康安的府邸,虽然后来拆了四合院建起宿舍楼,但院里还有部分平房。说不定这堆木头,就是当初拆老房子时拆下来的。
郑毅找人帮忙把东西拉到东四街道办事处,时任街道主任的张志勇赶紧找专家鉴定。
这堆木头果然不一般,专家鉴定后答复,通常荷叶墩和角背都是素面的,只有非常讲究的建筑上才会有雕刻,“这是非常高级的木构件,王府里才能放,而且它的材质是金丝楠木。”
早在2016年,东城区东四街道就在全市率先开展周末卫生大扫除了,街道干部、志愿者、驻区单位职工一起,先扫胡同,接着往院里拓展。陈年杂物被清理了,消除了火灾等安全隐患,也腾出了空间,亮出了胡同风貌。
大扫除扫出了金丝楠木!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激发了居民们主动学习古建知识的热情,也提高了老城保护意识。如今,东四居民还成立了胡同文化保护队,学习、传承、保护胡同文化。
带款的老砖、民国时期的木冰箱、柱础石……沉睡在犄角旮旯的宝贝一个接一个现身。
这些宝贝如何利用?金丝楠木构件直接被请进了东四胡同博物馆,供更多人参观、了解。还有的宝贝被用在了胡同里,老门板、门墩、碾子、老砖等还原了胡同人家大门口的小景,胡同里一下就有了老北京的味道。
此外,能归位的宝贝都被物归原位。东四三条17号院就扫出10多块带“宝丰窑”款的大方砖。去年,17号院开展“美丽院落”建设,老砖数量不够,“宝丰窑”老砖就和新补的砖花插着镶嵌到院子中间的地面上,老砖深沉的颜色让走过的老少都能感受到脚下这块土地的历史和底蕴。
(原标题:胡同周末大扫除扫出老宝贝)
来源:北京日报 | 记者 于丽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