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北京市“回顾‘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新闻发布会召开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专场。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杰群介绍,在“十三五”时期,北京充分发挥凝聚荟萃、辐射带动、创新引领、传播交流和服务保障的功能,积极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按下了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快进键。
率先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市覆盖
“十三五”时期,北京市高扬思想旗帜,始终站在学习传播党的科学理论的最前沿,以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坚实思想价值基础,推动“北京榜样”优秀群体获评“时代楷模”,率先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市覆盖,构建形成覆盖17个文明实践中心、347个文明实践所、6962个文明实践站的三级组织体系,在全国最早出台文明实践工作规程。同时,革命文物形成集中连片主题保护,香山革命纪念地已成为北京文化新地标,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正在保护利用。
北京市还以服务保障重大国事活动和主场外交活动展示国家文明形象,完成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世界园艺博览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等重大活动的新闻宣传、对外宣传和服务保障任务。文博会首次亮相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国家级展会平台,推动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
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为牵引,推动老城整体保护
“十三五”时期,北京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老城不能再拆了”的要求,制定北京老城整体保护规划、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管控导则和实施细则,刚刚闭幕的市人大会议,审议通过了本市新修订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明显扩大了保护范围,对不同保护对象分级分类管理,在保护责任上更加严格,在保护利用方式上更加创新。
在推动老城整体保护中,北京市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为牵引,同时着力推进胡同和四合院、会馆、名人故居等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并通过城市“双修”重塑老城活力,福祥、蓑衣、雨儿、帽儿四条胡同人均居住面积由8平方米提升至37平方米,使“老北京新气象,老胡同新生活”成为今天北京的生动写照。
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构建起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新标识。北京大运河源头的白浮泉遗址,再现龙泉漱玉的景观,并通过腾退打造人民共享的遗址公园;城市副中心博物馆、图书馆、剧院开工建设,即将成为副中心新的文化地标;万寿寺等文物腾退保护让“水上御道”重新焕发生机;八里桥旧桥退役和新桥启用,让进京“水上城门”再次成为大运河上新的璀璨明珠;三山五园地区作为全国首批六家之一,获批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资格;首钢实现了在双奥背景下“从火到冰”的转变,也实现了工业遗存的绿色蝶变,成为了新时代城市复兴新地标;长城文化带的保护积小胜为大胜,每年完成长城10项“救命式”抢险任务,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开展长城修缮工程41项,涌现出了一批以箭扣长城为代表的示范性保护工程。
规划体系、法规政策保障不断完善
“十三五”时期,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规划体系日臻完善,陆续发布了《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和“三带两区”规划(《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法规政策保障不断完善,出台《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正在推进《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修订、《中轴线申遗保护条例》等多项地方性法规。同时,北京市发布了推动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加强院团改革、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文化建设政策。抗击疫情期间,出台“北京文化28条”“北京书店16条”“网络视听暖企8条”等对企业扶持政策。
“十三五”时期,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落地项目不断增多,每年安排重点任务和折子工程上百项,环球主题公园将于今年正式亮相,启动新国展二期建设、张家湾设计小镇、台湖演艺小镇等项目,郎园、798、咏园等一批老旧厂房利用等文化产业园区成为北京文化产业一大特色。
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公共文化服务不断丰富
“十三五”时期,北京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在2017年、2019年两届“五个一工程”评奖中,北京的获奖数量均居全国第一,2019年更是创造了纵向比历史最好、横向比遥遥领先的成绩。一批口碑票房双丰收的文艺精品集中涌现,中国电影票房榜国产电影前5名影片《战狼2》《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全部是北京出品、北京制作。吉祥戏院装修改造、北京歌剧舞剧院原址重建、京南艺术中心、中国杂技艺术中心等一批重点剧场项目加快推进。
北京公共文化服务不断丰富。城市副中心剧院、博物馆、图书馆建设持续推进,北京文化中心拔地而起,北京人艺国际戏剧中心工程加快建设。全市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已建成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截至去年11月底,我市实体书店数量为1938家,排在全国第一,比2019年增加639家,同比增加49%,实现每万人拥有0.9个书店。此外,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每年举办2万多场,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公益广告大会、中国戏曲文化周、北京国际音乐节等文化品牌活动有力提升了全国文化中心的全球影响力。
(原标题:回顾十三五,北京按下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快进键)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