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作为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北京的一张金名片。2月3日,由市人大城建环保办、市规自委和北京青年报社联合承办的“擦亮历史文化金名片 北京名城保护再出发——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专题展”的线下展览和云上展览同时开展,市民可到北京市规划展览馆或登录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官网看展。
1月27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全票通过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并将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为展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成效以及《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擦亮历史文化金名片 北京名城保护再出发——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专题展”即日起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举办,为期6个月。
据介绍,该展陈共分四大篇章,分别为:问城哪得“名”如许、保护工作路渐宽、社会各界齐参与、名城条例强保障,层层递进地全面展示了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现状和成效。
第一篇章,问城哪得“名”如许,分为5个板块。中轴线上的钟鼓楼、工业遗产首钢三高炉、历史文化街区什刹海烟袋斜街、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斋堂镇爨底下村、三条文化带……大量实景图片的展示,体现出北京文化资源的丰富,凸显古都文化、京味文化、红色文化、创新文化的内涵。
第二篇章,保护工作路渐宽,全面呈现北京市名城保护制度安排的演进,同时呈现了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北京市名城保护走过的路径。
第三篇章,社会各界齐参与,通过“老胡同里新生活”、“街区更新微循环”、“名城保护共推进”、“名城保护集‘众智’”,体现北京名城保护中,政府、市场、市民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体系和北京探索城市更新的多种举措。
第四篇章,名城条例强保障,通过“应保尽保展底蕴”“因地制宜分类保”“保用结合相促进”“传承文脉共期许”4个板块,聚焦《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列举了通州区路县故城遗址的抢救性保护、八里桥停驶机动车保护旧桥体、市民主动递交文物申请,保护京张铁路老建筑、什刹海环湖整治,还原历史水系原貌、黄山店村发展民宿旅游,传承红色文化等众多媒体报道过的案例,明确回答了“保什么”“怎么保”“怎么用”等现实问题。
该展览设有线下展和云上展。其中,线下展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三层,市民可通过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每日16时前可预约7日内参观(含当日),暂不接受团体预约、电话预约。参观云上展的市民,可登录市规自委政务网站首页()进行线上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