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一批示范性的品牌企业,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区域和平台项目,高效推动2~3个产业特色鲜明、高端要素集聚、品牌效应明显、配套功能完善的专业服务业集聚区……近日,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多部门研究制定《北京市“两区”建设专业服务领域工作方案》,明确“两区”建设专业服务领域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16项任务。
总体思路:注重三个突出
突出系统性、前瞻性谋划。聚焦专业服务领域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深入开展研究,特别是利用和对标国际经贸规则和国内最新实践,系统谋划专业服务领域开放改革。
突出制度型开放的核心。坚持全球视野,深入开展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挖掘本市专业服务领域要素流动存在的制度障碍,集成一批制度创新成果。
突出政策有效衔接。与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市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方案衔接,与市委建议衔接,与“十四五”规划衔接,会同各项任务牵头部门积极研究沟通,建立统筹协调工作推进机制。
主要目标:加快打造服务业扩大开放先行区
对标国际先进规则,畅通专业服务资源国内国外双向流动,努力探索服务业开放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径;
落地一批示范性的品牌企业,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区域和平台项目,高效推动2~3个专业服务业集聚区;
形成跨领域融合渗透的综合性专业服务体系,不断增强专业服务机构国际合作能力,加快打造服务业扩大开放先行区。
主要任务:围绕四大要素实施六方面任务
以“两区”建设任务为重点,围绕人才全链条服务、资金全环节保障、土地高质量利用、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四大要素,实施六方面16项任务。
(一)系统研究谋划专业服务领域政策
结合首都实际深入开展专业服务领域扩大开放重点问题研究,系统谋划专业服务业制度型开放,重点围绕服务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等方面研究储备一批未来有利于专业服务机构参与国际市场的政策措施。
(二)积极放宽资质认可提升发展质量
紧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提出的“互认专业资格并便利许可登记”的政策契机,在金融、建筑设计、规划等领域积极探索放宽资质认可、资格考试、执业许可等内容,强化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度。重点任务:1.积极推动国际职业资格认可;2.进一步降低专业服务机构准入门槛;3.增强企业用工灵活性。
(三)多措并举促进高端专业服务要素集聚
以“小分散大集中”为理念,探索法律、会计、建筑设计等专业服务综合性示范区建设路径,不断提升本市对外资专业服务要素吸引力度,提高本市专业服务国际影响力。重点任务:4.集聚和培育高能级的全球专业服务机构;5.探索建立专业服务国际联合体;6.打造专业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四)全力推进专业服务营商环境提升
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法治体系建设、积极对接国际规则等方面出发,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专业服务营商环境,提升服务能级。重点任务:7.加强专业服务领域知识产权保护;8.加强涉外仲裁能力建设;9.与国际先进经验对标对表,探索建立国际化服务机制。
(五)全面打造示范引领性项目品牌
将创新性政策措施细化、项目化、具体化,落地一批示范性的品牌企业,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区域和平台项目。重点任务:10.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建设;11.实施一批国际化综合服务平台项目;12.塑造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品牌。
(六)持续构建全球化专业服务网络
加快构建境外服务合作伙伴网络,推动从事国际合作的专业服务队伍发展壮大,更好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国际合作。重点任务:13.培育企业国际化专业服务队伍;14.构建平台型专业服务体系;15.加强对外合作,支持专业服务企业设立境外分支机构;16.积极支持专业服务企业开展跨境“云服务”。
“十三五”时期,北京“两区”建设全面启动,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实施了403项新举措。“十四五”时期,北京将继续高标准推进“两区”建设,推动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
作者:
发展北京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