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立方米29微克!怀柔、密云大气污染防治2020年交出了出色答卷,两区PM2.5累计平均浓度均跌破每立方米30微克,为每立方米29微克,在全市范围内率先进入“20+”。
雁栖湖
去年,怀柔区污染防治工作实现“五个第一”,即PM2.5、PM10、SO2、NO2四项污染物浓度和重污染天数(5天)全市最低;优良天数290天,优良率79.1%。
怀柔区全区分布着307台细颗粒物高密度监测设备,对重点街乡镇开展“一对一”专项分析,提出可操作的工作建议。2020年又对科学城内重点区域加密安装了11个实时监测点位,推进施工工地扬尘管控精细化。
2020年6月,怀柔区开通空气质量报警系统,全时段为蓝天“把脉”。将每个监测小微站作为空气质量的报警传感器,当数值异常时,系统会发送报警信息至相关属地工作人员的手机App上,提醒其及时处理并在24小时内做好报警反馈,实现了“预警-巡查-整改-反馈”的闭环管理。
在重点路段,利用走航监测,对道路积尘负荷开展监测并排名通报。特别是对在建工程较集中的重点及周边区域开展专项巡查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2020年末,怀柔区还开展了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50天专项行动,期间,全区PM2.5年累计浓度由专项行动开始前的每立方米30.6微克下降至每立方米29.4微克。
2020年,密云区PM2.5年均浓度为每立方米29微克,一级优天数150天,同比增加18天。
去年,密云区聚焦扬尘、重车、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等重点领域,开展一微克攻坚行动。在扬尘治理方面,密云对67个在建工地进行视频监管,住建委、城管执法局、生态环境局三部门合力,对产生扬尘较集中的施工阶段进行重点管理。
全市首个砂石绿色生产基地的投用也对深化北京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起了示范作用。“在全市PM2.5源解析中,机动车排放是本地源贡献中最大的一类,而柴油车在移动源中占比一半。建材行业是密云使用重型柴油车非常密集的一个产业。”据密云区生态环境局长兰天介绍,该基地的生产、运输全程绿色化。采用“铁路运输+新能源车”两端接驳和短途新能源重卡运输模式,全过程零排放绿色运输。目前共有111台纯电动货运卡车,创新启用集装箱来装载砂石料,杜绝道路遗撒。
与此同时,在挥发性有机物的减排上,生态环境局聘请专业第三方机构,就大气污染防治为100家重点企业体检开药方,将在“十四五”期间完成整改。今年,密云还将继续一微克精细化治理行动,为重点企业加装传感器,监测治理设施运转情况和VOCs排放情况。此外,密云还将继续重点推进“无煤区”,99个使用清洁燃煤的村将在“十四五”期间完成改造。“目前已经拆掉燃煤锅炉2400多蒸吨,3.1万台小煤炉,完成煤改清洁能源235个村。”兰天说,今年计划推动30个村的煤改电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