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市冰上项目训练基地亮相,一号冰场反复注水200多次成形)
12月14日,记者从延庆区获悉,北京市冰上项目训练基地内冰场基本完成制冰工作,外景灯光也于近日点亮,相关配套设施进入最后建设阶段。
在基地一层一号冰场是一块冰球赛场,场地中央30米×60米的冰面已经制作完成。冰面上,中线、开球点、争球点、争球圈以及球门区等已用红蓝点、线标出。
“这块冰场我们至少需要先制作三层冰面,然后再用磨冰机对冰面进行打磨和找平,确保冰面平整光滑。制作一块厚40毫米的标准冰球场,大约需要15-20个小时,反复注水200多次,总共要使用8万多升纯净水。”北京市冰上项目训练基地综合馆项目党支部书记于健介绍。
制冰是一项对技术要求比较高的场内建设项目,于健介绍,如果使用如自来水、中水这样有杂质的水,冰面就会出现破损,最终不会制作出可供训练、比赛使用的平整光滑的冰面。“就像河里的水结冰后,它会有缺口,会形成小窟窿,这些都与水的纯净程度有关。”于健解释。
这块冰场周围还设有一圈透明进口PC板做成的围挡,既不影响观众、裁判观看比赛,也能确保冰球不会从冰场上飞出。一号冰场二楼设有两千个观众座椅,球场两侧安装着计分屏幕。这块冰场既可以用作运动员日常训练,同时也可以进行比赛。
冰上项目训练基地内除了有两块冰球场地外,还有花样滑冰、短道速滑、冰壶三个项目的共计六块冰场。冰球、短道速滑、花样滑冰三个项目的冰场面积一致。
“如果有需要,不同运动项目的冰场可以临时调整冰面的厚度、硬度及冰面图案,转换冰场作用。”基地工作人员介绍。
在每个冰场的墙壁上都悬挂着一组除湿系统,顶层还有一组空调系统,因为冰场内不同位置的温度是不一的,需要利用除湿以及空调系统进行温度调节。“比如说一号冰场,我们可以保持场馆内有四层温度,分别让冰面、室内、屋顶以及观众席处于不同的温度之下,既保证运动员能够顺利训练、比赛,也保证观众能有一个舒适的观赛体验。”于健说。
目前,北京市冰上项目训练基地整体灯光设备已经调节完毕,一些配套设施也正在最后建设或调试当中。据悉,下一步将继续对消防、通风、除湿等系统进行保养和调试,同时检测冰面的恢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