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以下简称“学会”)迅速响应,调动和组织学会专家资源,第一时间提出“分区接诊、集中诊治” 等政策建议,配合武汉等重点地区需求,发出科学理性的声音,开展应急科普、规划师在行动等活动。政策建议及专家建言得到广泛应用,为地方抗击疫情提供科学有效的支援。推动抗击疫情国际交往,取得联合国人居署等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组织的理解与支持。积极助力复工复产,主动向国际同行分享我国抗疫经验。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全力以赴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中国科协迅速响应并密集启动多项应急工作。面对疫情的发生,学会始终保持清醒敏锐的头脑,在具体疫情防控工作中不断加强政治引领,调动学会理事和专家资源,针对疫情暴发、扩散等情况,就如何科学防控疫情向全国发出科学理性的声音。学会以高度的担当和责任意识号召全国规划师行动起来,组织全国规划界迅速投入抗击疫情的工作中。
一、学会在工作中不断增强政治引领
疫情暴发以来,学会党委班子、理事会主要领导成员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清醒认识疫情防控严峻复杂形势,坚持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迅速开展研讨并确定学会要在这个关键时刻,动员全行业的力量,发挥科技抗疫的积极作用。在学会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学会抗疫工作一一落地。
学会党委副书记、党支部书记石楠组织全体员工召开线上工作会议
二、第一时间响应中国科协的倡议和号召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进一步凝聚科技工作者力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国科协联合全国学会向全国科技工作者发出
倡议。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加入第一批联合倡议《战“疫”有我,为决胜攻坚提供科技志愿服务》之列, 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大力弘扬科技志愿服务精神,全 力以赴、攻坚克难,与全国人民一道夺取疫情防控阻 击战的最终胜利。
三、开展应急科普,引导公众科学理性看待疫情
疫情发生后,学会率先在全国规划领域发声,整理汇集了近年来会刊《城市规划》中关于“健康城市与城市规划”问题研究的相关文章,供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公众阅览。2020年1月22日,《城市规划》微信公众号率先向公众发布了题为《为公共健康规划——城市规划健康影响评估研究》的论文,并最早提醒公众要相信科学,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引导公众科学理性看待疫情与健康城市等问题。随后,学会微信公众号多次刊发各类健康城市规划与治理、城市韧性、城市免疫力等主题的科普文章, 为疫情防控服务。
四、为抗击疫情提供科技支援,政策建议得到实际应用
为积极应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严峻形势,学会在中国科协支持下,团结凝聚广大规划科技工作者成立专家组,专门起草“分区接诊、集中诊治”建议,呼吁所有城市疫情防控工作实施分区接诊、集中诊治,以有效切断病毒传染路径,遏制疫情扩散。1月27日,《分区接诊、集中诊治》建议发出后,学习强国、光明网、中新网等主流媒体随即进行了全文转发,有关部门引为决策参考,并在武汉、北京、成都等城市得到了实际应用。
广泛动员全国规划师为控疫情提供规划技术支撑。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既需要坚定信心、同心协力、共克时艰,也需要科学理性地分析思考本次疫情的方方面面。对于规划师而言,从专业角度对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进行反思,吸取疫情带来的教训,探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面临的健康、安全和可持续的人居环境问题,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学会开辟了“规划师在行动”的专栏,邀请专家学者建言献策。2020年1月28日,战疫情“规划师在行动”栏目正式上线,并以每天3篇左右的强度推送;至3月底,“规划师在行动”栏目总计推送了71篇文章,作者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东南大学、中国医科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以及北京市规划院、武汉市规划院、浙江省规划院、广州市规划院等科研机构,还有来自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等境外大学。“规划师在行动”栏目阅读总量达423,269次,在行业内和社会上产生积极影响,公众反响强烈,一些文章的单篇阅读量已经超过万次。数十家机构向学会提出开白名单需求,转载和转发无数。学会公众号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建设和自然资源领域相关话题的枢纽,众多网友留言称这些文章“体现一个规划工作者应有的担当和作为”。
光明网等主流媒体转载学会政策建议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微“规划师在行动”栏目(部分文章)
疫情终将在国家强有力的治理下过去,学会目前已开始在复工复产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大力推行线上学术交流,并通过新媒体传递科学权威的各类信息,引导规划机构防疫管理、科技创新,助力各单位实现“抗疫复产两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