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后,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党委第一时间反应,号召学会党员会员发挥专业优势,全力参与抗疫工作。1月26日,姜利主任奉命驰援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开展抗疫救治工作;2月15日,汪道文主任带领团队救治新冠肺炎合并心肌梗死患者;周宁医生认为 ECMO 不是用来续命的,而是用来救命的,只有保护好患者的心脏,患者才有可能全身心地去对抗肺部感染,因此治疗关口前移,“尽早启动 ECMO”是完全有必要的; 2月15日下午,姜志胜教授率领南华大学32人医疗队进驻黄陂区体育馆方舱医院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学会会员贺亚芳驰援武汉一线的抗疫日记,再现了抗疫一线的艰辛与煎熬。
抗疫致胜,我们在行动
一场来势凶猛的疫情,冲淡了中国传统春节的节日气氛,不断刷新的确诊人数信息,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中国科协的领导下,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作为医学专业学会,学会党委和理事会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响应号召,通过微信形式组织党委委员召开党委会议,部署防疫工作;广大党员、会员积极响应,主动作为,有力有效发挥专业优势作用,在战“疫”中,我们是排头兵,是敢死队,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作出病理生理人应有的贡献。
一、全员同心共抗疫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在党委会议召开后,立即向学会全体党员、会员发出《中国病理生理学会致全体党员的公开信》《中国病理生理学会致全体会员的倡议书》《齐心协力,拯救生命,打赢COVID-19阻击战——致全国重症医学专业同道倡议书》等, 号召学会党员及会员积极投入抗击新冠肺炎的战“疫”中,疫情在哪里,党员干部就要战斗在哪里。中国病理生理学会重症医学专委会、肾脏病专委会、心血管专委会、动脉粥样硬化专委会等10余个学会专委会奔赴武汉抗疫一线,还有更多的学会会员奋战在当地的医院和科研单位,为国家的抗疫工作舍身忘我。
二、防疫科普广宣传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党委书记张幼怡召开党委会议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利用学会公众号及杂志等社会媒体平台进行疫情防治宣传。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症专委会主任委员马朋林做客《今日关注》
在公众号上发布《关于病毒,你知道多少?》、学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科普文章《肾脏病患者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防疫宣传文章,为民众提供科普知识, 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预防病毒;为减少没有必要的医院往来,降低感染风险,中国病理生理学会血管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曲鹏教授还利用平台启动了“医联家医心血管病及慢性病义务咨询”;在中国病理生理学杂志上刊登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常务理事高钰琪教授撰写的《基于新冠肺炎病理生理机制的治疗策略》和陈思锋教授撰写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致命肺渗漏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和防治策略:兼论血透的应用与依据》等文章。
2020年1月30日,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马朋林教授,做客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今日关注》栏目,向世界各国观众介绍重症病患救治相关情况;中国病理生理学会重症医学专委会秘书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姜利2020年2月3日做客央视CCTV-13新闻频道《战疫情·特别报道》直播间,就民众关心的疫情问题进行解答;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专委会委员程翔主任,带领陈志坚、汪朝晖、魏宇淼、袁璟、黎明、毛晓波等教授加入医院组织的新冠肺炎诊治 MDT 团队和肿瘤中心感染病房线上会诊,指导新冠肺炎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和合并症的诊治,并于2月26日参加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CSC)青委共识线上解读会,做了题为《NCP 疫情期间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处理原则专家共识解读》的精彩讲课;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秘书长,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协首席科普专家李萍教授应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创新研究推广中心的邀请,为北京市中小学生录制了《科学防控新型冠状病毒,中西医共同行动》的系列线上课程。学会用一系列科普宣传活动,为社会防疫提供应急科普和科技支援,指导民众科学防疫,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三、主动作为助复工
成都泰盟软件有限公司作为中国病理生理学会机能实验教学工作委员会的战略合作伙伴单位,是一家向医学院校基础医学院机能实验中心提供仪器设备及服务的公司。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暴发,不能像往年一样春节过后就开工,但是为了保证山东第一医科大学48套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按时交货,经过中国病理生理
学会机能工作委员会提供科学防疫指导和各级部门严格检查审批,终于在2月11日开始有序复工。为了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在学会机能
工作委员会提供的医学专业资源基础上,公司于2月17日免费上线基础医学虚拟实验网上学习平台,将公司内部所有的虚拟资源全部免费部署到互联网上,供全国所有高校学生免费使用。自公司免费开放医学实验虚拟仿真平台及资源以来,全国各医学高校陆续在该平台上开展线上实验教学, 公司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及资源已服务于130多所高校的10多万名师生,每日在线人数接近1万人,总计20多万次有效登录在线学习,在线资源请求已超过4亿次。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公众号发表复工复产文章
加强交流彰正义。疫情暴发以来,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一直保持和国际医学组织的交流合作,分享抗疫经验。2月10日,危重症专业委员会收到一封来自法国同行朋友珍- 雅克·鲁宾(Jean-Jacques Rouby)教授的信,在信中他代表他们医院的 ICU 的珍 - 米歇尔·江诗丹顿(Jean-Michel Constantin)教授、麻醉和重症医学部的路易斯·普亚贝斯(Louis Puybasset)教授对中国同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所做出的努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支持,而且表达了对正义的支持。还收到一封来自美国重症医学会主席希瑟利·贝利(Heatherlee Bailey)教授的信,她在信中表达了对中国同行无私、高质量的重症医护服务的感激和关切,并为中国同行提供免费网上教育资源。
四、英雄群体齐涌现
我们的广大会员舍身忘我,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用自己的生命和汗水谱写英雄赞歌。2020年1月26日,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重症医学专委会秘书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姜利奉命驰援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开展抗疫救治工作。她与第一批到达武汉的8位重症医学专家坐镇7家重症定
点医院,被称为“重症八仙”,她也是八仙里的唯一一位女性,还参加了4月16日
《人民名医》直播节目的录制,详细解读有效提高重症救治成功率的做法。姜利教授所在的金银潭医院是此次武汉市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已收治了超过1500名新冠肺炎患者,且大部分为重症和危重症。为了尽早让患者得到有效的救治,姜利和
她所在的医疗团队,深入病房了解患者情况,认真梳理治疗流程及管理办法。在隔离病房,姜利教授总是身先士卒、独自进入最危险的病区工作,她发挥30多年重症医学临床工作经验,每天给患者吸痰、调呼吸机、翻身、换药,并亲自完成气管插 管、气管切开等高危操作,还多次进行俯卧位通气、肺复张、血液净化治疗、液体 复苏抗休克治疗等。除了救治工作,姜利教授还发挥了重症医学专家的作用,向国 家提供了最专业的研判建议和应对良策。她参加国家卫健委组织的医院巡查,经常 一天走十几个病区,并完成书面巡查报告。晚上回到驻地,利用休息时间参与撰写 了《重症新冠肺炎管理专家推荐意见》《重症新冠肺炎呼吸治疗流程专家建议》等, 为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救治提供参考。姜利的生日是3月5日学雷锋日,一个闪耀着精神之光的日子,她义无反顾驰援武汉的行动和她所说的一句句质朴的话,也彰显出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本色。目前,随着武汉解封, 援鄂医疗队全部已经返回了家乡,但是我们的抗疫巾帼姜利还坚持奋战在重症一线, 4月15日她结束在武汉金银潭医院的工作转战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我们期盼她早日平安归来。
学会重症医学专委会秘书长姜利做客直播间,介绍新冠肺炎的重症治疗
2020年2月15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并机播出的《朝闻天下》节目中,报道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内科学系主任汪道文主任带领的团队,救治武汉一名特殊新冠肺炎患者的凶险过程。
2月28日上午11点30分,50岁的新冠肺炎患者王强(化名)脱离体外膜肺氧和(ECMO)设备一天后,又顺利脱离有创呼吸机。成功脱机后,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会员、同济医院护心小分队队员、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周宁高兴地大喊三声“你活过来了”,极度虚弱的王强奋力说出了一声“谢谢”,这一声谢谢,他用了19天,456个小时才说出来。
2月15日下午,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南华大学副校长姜志胜教授率领有多位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会员的南华大学32人医疗队,是进驻黄陂区体育馆方舱医院的最后一支队伍,自2月20日全面接管这家医院以来,在队员们的共同努力下,共有156位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舱。
学会会员贺亚芳驰援武汉一线的抗疫日记,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了他们在一线的艰辛以及白衣天使们舍身忘我的精神。他们在面临着防护物资紧缺的情况下,为节省防护服,在上班期间他们不吃饭、不喝水、不上厕所,尽管如此还是每天都和感
染擦肩而过,可在面对患者时,他们忘记恐惧、坚定信念,把自己专业乐观的一面展现给病患,在治疗病情的同时还给患者疏导心理,这段艰难岁月终将是他们人生最珍贵的回忆。
白衣天使们用血肉之躯与病毒战斗,在这危难之时,更显医者仁心,我们将凝聚起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