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北京 > 正文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鸽粪积肥林下宝 “大棚”丰收效益好

0
分享至

“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习近平总书记曾对福建闽东以“林”振兴的做法给予肯定。事实上,位于北京大兴区最东边的长子营镇小黑垡村也通过林下经济,走上了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的增收致富路。村里曾经的低收入户李树合一家,背靠着森林、借助着树荫,从2014年到2019年的5年间家庭年收入提高了近15倍。

7月13日,京城阴雨连绵,小黑垡村村口的百里花海花开正旺,格桑花、太阳花、百合花……雨中更显妖娆鲜艳。村东头林间,刚出土的洋葱的甜香扑鼻而来,百余村民享受着丰收的喜悦。今年,小黑垡村借助院镇合作优势,引进北京市农科院优产优质洋葱品种,在林间种植近70万株洋葱,总面积约45亩,经过村民们3个月精心浇水、施肥、除草,迎来了大丰收。洋葱预计产量能达到40万斤,直接经济收入超过30多万元。

60岁的李树合,虽然腿部残疾,但身体硬朗,也不耽误干农活。收满一袋50多斤的洋葱并运送上车,他一个人一上午就能装40多袋。“我身体患病,不能外出务工,现在林地里帮着村里收洋葱,活儿轻省不说,一天能赚个百八十的,兼顾家里的生活。通过林间务工,我和老伴每年能赚6万元。”李树合一语道出了“干得起劲”的原因,现在的生活让他有了奔头和指望。

而6年前,李树合与老伴的收入,全部靠一年每亩1500元的土地流转金,家庭年收入仅4000多元。“儿子结婚我们都拿不出像样的彩礼,拼拼凑凑找亲戚朋友借了钱,才勉强给孩子办了婚礼。”回忆起当年的生活,李树合紧锁眉头。20多年前李树合因故落下终身残疾,为本来就不富裕的生活雪上加霜,他经常在家里一坐就是一天,闷闷不乐。

而转机就出现在2014年。“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2014年初春的一个晚上,李树合正在家看央视《新闻联播》,电视播出了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听到这段话,李树合看到家门口行行银杏绿树成荫,这不就是总书记说的“绿水青山”,但如何变成实际的收入却大惑不解。其实就在这一年,村委班子早已经将目光锁定在闲置已久的2200多亩退耕林地上,并确立了林下经济这一发展定位。

这一年,村里与企业合作在林下种植万寿菊,但村民们对种菊花心里没底。“种菊花能挣钱吗?我这腿脚不好,别最后活也干了却白受累。”和其他村民一样,起初李树合持观望态度。最终老街坊徐树芝的“变化”改变了他的想法。此前农闲时间常在牌友家玩牌的徐树芝“一反常态”,到了菊花收获的季节,他每天准时早上6点出门到地里采摘,不辞辛苦干10多个小时,将菊花以8毛钱每公斤的价格“卖”给企业提炼天然叶黄素,每天能挣近200元钱,收成时挣了近1万元。

看到老街坊们因为付出劳动换来了“真金白银”的回报,李树合也“心动”了,但又怕自己的身体不便给别人添麻烦。村委会的工作人员仿佛读懂了他的心,主动找到他,为他和老伴一家人“量身定制”了林下工作。

从2015年起,他和老伴每天到林下种植基地帮助清理农作物杂草,打扫卫生,并且在村里的助残基地泰丰肉鸽养殖合作社帮助喂鸽子、清理鸽子粪便积肥、运送鸽子肥。不仅如此,作为村经济合作社成员,他和老伴每年年底都可以参与村里林下经济得来收益的分红。

“我们村的林下经济种植的品种越来越多了,培育了97个大棚的食用菌、120亩百合、45亩洋葱,洋葱收成后,林下又要种上近40亩的胡萝卜。”李树合给北青-北京头条记者算着村里大的种植账,也拿出了自己的“小账本”,除了他和老伴在肉鸽养殖合作社每年固定每人收入17000多元,加上参与林下劳动获得的收益,老夫妇俩一年能挣6万元。

“村里通过林下经济的收益每年都增加,我和老伴的收入也能逐年递增1万至2万元。”通过力所能及的劳作,2018年,李树合一家人实现稳定“脱低”,还上了借款,生活压力减少,此前沉默寡言的他脸上也露出了笑容,“想都不敢想,背靠着家门口这片‘树荫’,过上这么富足的生活。”

“脱低”后还要向“智能化村庄”迈进

373户村民,低收入农户就有230户,残疾人140余人……2014年前的小黑垡村不仅环境脏乱差、村民也“软弱涣散”。从村里“考出去”的大学生对自己的故乡避而不谈,毕业后更不愿意回村生活、工作。2016年,这里成了大兴区唯一市级低收入村。

“80后”村党支部书记韩森是土生土长的村里人,他带领全村致富的第一招就是将目光聚焦在村里2000多亩林地上,确定了林下经济的发展定位。2016年,小黑垡林下管护队接管了2200余亩林地平原造林的养护工作,吸收72名村民参与林下管护工作,每人每年增收约28000元;成立村级保洁队,解决10户低收入户就业,每人每年增收约25000元。

近些年来,小黑垡村林下经济发展走上了“快车道”,发展多元化的特色农业产业,蘑菇、百合花、洋葱成了村民们的“摇钱树”。如今,小黑垡村林下立体生态农业已逐步建立,成为低收入村“脱低不返低”的重要产业支撑,并在2019年底提前“脱低”。

韩森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小黑垡村的农村建设将不会止步于“脱低”,而是要建立智能化村庄管理体系,用5年的时间,将村民每家每户的收入、家庭情况、防控措施等建立“大数据”系统,实现“一键呼叫”,对村民有应必答。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4-1!亚运会女双冠军诞生 韩国夺冠捍卫世界第1 朝鲜黑马赢得尊重

4-1!亚运会女双冠军诞生 韩国夺冠捍卫世界第1 朝鲜黑马赢得尊重

环太平洋老正太
2023-10-02 19:18:35
实属反常!今年的中秋国庆长假,正在掀起一场罕见的反向消费模式

实属反常!今年的中秋国庆长假,正在掀起一场罕见的反向消费模式

嘿哥哥科技
2023-10-02 12:27:57
匪夷所思!今年的中秋国庆出现了十大怪现象

匪夷所思!今年的中秋国庆出现了十大怪现象

南瓜观点
2023-10-01 13:49:54
许家印被抓,不只是因为恒大负债两万亿,是他另有让人不齿的行为

许家印被抓,不只是因为恒大负债两万亿,是他另有让人不齿的行为

经济百说
2023-10-02 17:43:29
1850亿!刚刚,阿里的蔡崇信又出手了

1850亿!刚刚,阿里的蔡崇信又出手了

鬼谷子思维
2023-10-02 17:31:15
太出乎意料了,偶然的照片让人们对这些奇怪的事情感到好奇

太出乎意料了,偶然的照片让人们对这些奇怪的事情感到好奇

暖心的小屋
2023-10-02 16:59:10
亚运会:朝鲜女双以惊人分差11-0、11-0、11-1横扫乒乓球赛场!

亚运会:朝鲜女双以惊人分差11-0、11-0、11-1横扫乒乓球赛场!

八卦娱乐名
2023-10-02 00:43:20
男单巅峰对决!王楚钦4-3樊振东,亚运会一人斩获4金

男单巅峰对决!王楚钦4-3樊振东,亚运会一人斩获4金

澎湃新闻
2023-10-02 21:20:28
美国宣布,不准中国自由航行,中国:055大舰进美国专属经济区!

美国宣布,不准中国自由航行,中国:055大舰进美国专属经济区!

生机康香的奔跑
2023-10-01 10:11:15
小区一个退休大爷,退休金有8200,原配去世后,和三个大妈同居过

小区一个退休大爷,退休金有8200,原配去世后,和三个大妈同居过

人情皆文史
2023-10-01 23:31:21
人民日报为台湾定位了!

人民日报为台湾定位了!

蓝盛佳琪
2023-10-02 14:44:51
恒大歌舞团团长白珊珊:一赌便是整个青春,谎言终将败露

恒大歌舞团团长白珊珊:一赌便是整个青春,谎言终将败露

雅正集
2023-10-02 19:35:09
美国媒体提醒:4000万美国人,你们得还钱了

美国媒体提醒:4000万美国人,你们得还钱了

环球时报新闻
2023-10-02 13:39:23
10月2号晚间,消息不得了,突然传来1惊人消息,或产生史诗级影响

10月2号晚间,消息不得了,突然传来1惊人消息,或产生史诗级影响

股市皆大事
2023-10-02 15:50:10
真是丧心病狂!一群年龄在16岁上下的乌克兰童子军正赶往前线参战

真是丧心病狂!一群年龄在16岁上下的乌克兰童子军正赶往前线参战

人情皆文史
2023-10-02 01:11:43
惨烈!陕西西安突发恶性车祸,孩子惨死!司机大吼:我XX妈

惨烈!陕西西安突发恶性车祸,孩子惨死!司机大吼:我XX妈

虎哥教育分享
2023-10-02 09:53:49
亚运会田径女子200米决赛:中国21岁小将李玉婷逆袭摘银

亚运会田径女子200米决赛:中国21岁小将李玉婷逆袭摘银

懂球帝
2023-10-02 20:37:05
今年首个诺奖女得主,太励志!父亲是屠夫,工作曾朝不保夕,培养了一位北京奥运冠军

今年首个诺奖女得主,太励志!父亲是屠夫,工作曾朝不保夕,培养了一位北京奥运冠军

每日经济新闻
2023-10-02 20:21:09
亚运摘金后首秀失利!郑钦文不敌前温网冠军,全场比赛仅得3局

亚运摘金后首秀失利!郑钦文不敌前温网冠军,全场比赛仅得3局

ALL体育
2023-10-02 21:21:04
对话假期骑行穿越广东多地回家的大学生:一路目睹堵车长龙

对话假期骑行穿越广东多地回家的大学生:一路目睹堵车长龙

南方都市报
2023-10-02 16:35:04
2023-10-02 21:52:49

头条要闻

投资者7900万买光大信托产品 大赚后要求兑付收益被拒

头条要闻

投资者7900万买光大信托产品 大赚后要求兑付收益被拒

财经要闻

中美关系出现向好迹象

体育要闻

初一输越南vs国庆输韩国 哪个更糟心?

娱乐要闻

杨颖风波再升级!被央视视频除名

科技要闻

两位mRNA技术开创者获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汽车要闻

售24.12万起 奥迪RS套件燃速型特别版车型上市

态度原创

数码
手机
本地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数码要闻

《小舞五年之约》-Cosplay

手机要闻

小米备货增产60% 小米14系列产品全面预测

本地新闻

Lisa参演的疯马秀,究竟有多疯?

公开课

李白唯一存世书法真迹,估值至少40亿元

军事要闻

梅德韦杰夫:在乌英国教官将成为俄军攻击目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