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杰,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常务副主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现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兼任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女医师协会会长,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在国际顶尖知名杂志发表SCI文章200余篇。
·2月8日晚,乔杰院长协助将要进入病房的护士穿防护服
2020年2月1日, 率第二批国家医疗队队员抵达武汉,第一时间投入传染病房改造工作, 连续两次开辟全新危重症救治单元,率先收治病患,以提高救治率、降低病亡率为主要目标。作为北京大学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领导组组长,深入病房一线,率406名北大医护人员开展救治工作。诊疗、护理、感控三方面齐头并进,紧抓医疗质量安全,于4月6日带领团队取得抗疫胜利,顺利凯旋。
·4月6日,乔杰院长率医疗队凯旋归京
诊疗方面,乔杰院士带领医疗队积极开展各项技术确保医疗水平,开展有创无创通气治疗,气管镜检查治疗、应用床旁超声等手段,并推动国产羟氯喹在危重症患者的临床实用研究。充分发挥多学科合作,每天召开医疗工作例会,医疗队内部进行多专业科室之间的重点病例会诊;积极与北医三院北京本部连线会诊,讨论治疗方案;牵头设立北京大学附属医院医疗队会诊中心,定期由各医疗队专家组在会诊中心梳理交流重点病历;同时通过同济医院各医疗队之间的会诊制度,分享救治经验;搭建四维会诊制度,提高医疗质量。
护理方面,科学排班,合理定岗,重症患者一对一管理,设置家庭病房,全方位努力加强人文关怀,并充分发挥护理团队的创造性,组织开展发明创造大赛,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感控方面,多管齐下,确保队员零感染。在病房改造前期,严格按照感控要求设置污染区、缓冲区、清洁区,积极改造安装通风排气扇,以利于病房空气流通; 监督制定与病房情况相适应的管理模式以及规章制度,从岗前培训,到病房日常管理,再到生活驻地管理,始终严抓不懈、紧盯细节。加强党建引领,医疗队在第一时间成立临时党支部,随着队伍的壮大成立临时党总支、临时团支部。老党员冲锋在前,年轻党员紧随其后。正如北大90后党员们收到的习总书记回信所写一般,他们不惧风雨,勇挑重担,充分展现着广大青年的蓬勃力量。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团结协助的作风,对初期合作管理病房的河南省联队以及共同生活的黑龙江省联队、天津医疗队主动进行感控培训与交流,分享经验,共克时艰。作为团队总领队,乔杰院长积极关注队员的生活。密切关注队员身体情况,有不适者第一时间上报,组织会诊,协同同济医院专家进行治疗;并且重视心理健康,邀请精神医学专家进行压力情绪管理培训,组织开展广播体操等多样化活动加强锻炼,从而以健康的体魄保证队员战斗力,提高团队凝聚力。
作为妇产领域专家,乔杰院士多次赴一线调研新型冠状病毒在妇幼方面的影响, 第一时间调查研究母婴垂直传播风险性,并积极投入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制定相关工作。牵头提出的关于妇幼相关诊疗建议突破性地被纳入第七版诊疗方案,在《中华妇产科杂志》发表孕产妇分娩期管理建议,在国际顶尖期刊《柳叶刀》发表述评论证孕产妇垂直传播,并通过国务院新闻办公厅英文发布会以及多场线上讲座的形式,将经验分享至国际,影响深远。
·3月4日,乔杰院长参加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新闻发布会
乔杰副会长率北大406名队员在武汉一线连续奋战66天,全方位投入这场抗疫战争,为武汉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尽最大的努力,不负国家期望,不负医者使命担当,成功打赢了这场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