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农学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党中央、中国科协和农业农村部党组的部署要求,提升政治站位,强化政治引领,发挥资源优势,落实防控措施,开展应急科普,组织动员分支机构、地方农学会和农业科技工作者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智慧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农学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党中央、中国科协和农业农村部党组的部署要求,提升政治站位,强化政治引领,发挥资源优势,开展应急科普,组织动员分支机构、地方农学会和农业科技工作者认真开展疫情防控,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智慧力量。
一、提高政治站位,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学会党委主动担当作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战斗堡垒作用,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中高高飘扬。
1. 深化思想认识
学会党委及时组织干部职工通过《学习强国》和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平台,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学习中国科协、农业农村部有关会议精神,教育引导干部职工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信心决心,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2. 加强舆论引导
学会专门印发《中国农学会致学会会员和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倡议书》,倡导学会会员和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全力参与疫情防控阻击战, 为遏制疫情扩散蔓延作出应有贡献。学会团支部印发《凝聚青春力量 共同抗击疫情——学会团支部抗击疫情倡议书》,号召全体青年干部在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迅速行动起来,为夺取防控斗争胜利贡献青春力量。积极利用单位官网以及微信公众号转发中央主流媒体权威信息,持续转发应急科普知识,引导干部职工正确看待、科学认知各类网络舆情,自觉甄别和抵制虚假信息,做到不信谣、不传谣。
·关于加强政务值班的通知
·凝聚青春力量 共同抗击疫情——中国农学会学会团支部倡议书
二、突出业务优势,及时开展应急科普工作
1. 抗击疫情,科普先行
中国农学会发扬“科普为农、科普助农、科普惠农”的服务精神,迅速行动,积极传播防疫权威科普信息和农业生产知识,积极引导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农民朋友做到不信谣、不传谣, 科学防控疫情。
2. 借助新媒体开展防疫科普
自1月22日起,借助“三农科学传播”及其他媒体及时开展防疫科普。重点推送《紧急提醒:这样封路 不可取!对蔬菜生产和运输影响太大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菜场买菜必须知道的十件事》《防疫报工两手抓,春耕8条要记牢》《把耽误的“春光”抢回来!如何做好春耕?》等重要权威文章,根据疫情新变化,及时组织农业、医学、生物技术、植保等 专家原创编创《新型冠状病毒有可能“粪口传播”,农村防疫应重点警惕!》《人蝗大战千年,中国的蝗虫如何销声匿迹的》科普图文以及《潜伏、伪装、入侵,新冠病毒是怎么攻下人类这座城池的?》科普动画,被光明网科普频道、科普中国等权威媒体转发,累计推送26期50篇科普文章,总阅读量达30万人次。
· 三农科学传播公众号推送《把耽误的“春光”抢回来!如何做好春耕?》
3. 开展系列科普知识竞赛活动
2月初,中国农学会联手同方知网等单位开展了“新冠肺炎防护”科普知识竞赛。组织整理近300个试题,并及时组织专家对题库进行优化、补充,增加精准疫情防控科普知识,增加复工生产指导、春耕生产指导等内容,为农业企业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户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春耕备耕与农业复工复产提供精准有效的支撑。活动开展一个多月以来,得到了陕西省、河北省等12家省(区、市)科协的关注和积极响应,也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可,不少网民后台留言:“很有学习必要性”“通俗易懂,点赞!”等。截止到3月12日,全国共有5.17万网民参加活动,累计学习27.79万人次。
· 举办“战疫情 复生产”科普知识竞赛
三、强化责任担当,在疫情防控中履职尽责
疫情发生后,在做好学会办事机构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发出倡议后,全国农业科技工作者、分支机构和地方农学会积极响应,上下联动,强化担当,发挥优势,共同为疫情防控贡献智慧和力量。
1. 战“疫”有我,学会办事机构在行动
中国农学会第一时间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对学会疫情防控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加强办公场所通风消毒,严格执行特殊情况居家隔离制度和干部职工日报告制度,最大限度减少人员聚集和流动,把风险控制到最低。密切关注干部职工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帮助解压排忧,引导干部职工不焦虑、不恐慌。贯彻落实中组部关于做好党员自愿捐款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精神,党员干部纷纷伸出援手,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捐款,用实际行动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学会办事机构参与自愿捐款党员66名(其中退休党员15人),捐款总额达10487元。
2. 防控有我,农业科技工作者在行动
中国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全面分析疫情对当前畜牧业生产的严重影响,在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上刊发《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阻击战期间稳定我国畜禽生产和畜禽产品供应的建议》,提出依靠有效科技和法律法规稳定畜禽生产和畜禽产品供应的建议。中国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沈建忠受邀录制教育部微言教育《战“疫”公开课》,以《人与动物间的和谐相处之道》为题,就新冠肺炎疫情发展背景下人类怎样对待动物以及如何与动物和谐相处加以详解,以期更好促进人类健康发展。中国农学会理事单位会员——华南农业大学与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联合开展新冠肺炎疫情研究,发现穿山甲可能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
3. 捐赠有我,分支机构在行动
积极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通过科技支援和捐款捐物等方式支持疫情防控。农业科技园区分会副秘书长、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员王玉斌研提的《亟需建立国家大宗应急医疗物资储备制度》建议,获得中央有关领导同志肯定性批示,为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分会常务委员单位——黑龙江省农科院结合疫情期间备春耕的科技需求,制作的16部农业技术科普微视频登上“学习强国”平台,通过手机农技速递方式将农业技术第一时间传递到农民手中,受到基层一线朋友们的广泛关注。农学会葡萄分会坚持疫情防控与指导生产两不误原则,利用微信、短信、电话,在线上、线下开展全方位的科研、示范、推广和生产指导工作,为葡萄产业平稳发展提供及时有效的科技支撑。农业产业化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欧诗漫集团沈志荣董事长向德清红十字会捐款400万元支持疫情防控;副主任委员单位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捐赠1500万元肉食品支持疫情防控;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温氏集团所属玉屏温氏公司捐赠100万助力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