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张璐)北京市政协今天围绕“进一步加大服务业开放力度,促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召开议政性主席会。记者从北京市发改委获悉,下一步将推动包容审慎监管。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按照鼓励创新的原则,分类量身定制监管规则和标准,建立包容审慎监管目录库并动态调整。
市区国有企业为中小微企业减免房屋租金17.82亿元
市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戴颖介绍,北京加大政务科技应用力度,推动“网上办”。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比例由去年的90%提高到97%,掌上可办数量由600项增加到650余项。加快推动电子证照、印章应用。目前已完成259类8176万余条电子证照汇聚,实现19种高频证照核验功能,全市141枚审批业务专用电子印章完成备案。
北京加强纾困帮扶与企业共渡难关,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截至5月底,市区国有企业为中小微企业减免房屋租金17.82亿元,其他各类主体减免房屋租金20.71亿元。阶段性减免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和降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缴费,为企业减负476亿元。向2.89万家企业返还失业保险费18.45亿元、涉及327.44万人。
分类分批清理影响市场主体准入不合理隐性壁垒
下一步,市发改委将清理市场准入壁垒。按照国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北京新增产业禁止限制目录,查找有关部门和各区设置的不合理准入限制,列出台账、开展整改。全面梳理与行政审批相关的评估、评审、核查等环节中的隐性管理问题,分类分批清理影响市场主体准入和经营的各种不合理隐性壁垒。
戴颖称,在提高政务服务水平方面,下一步将强化政府告知义务。全面实施一次性告知清单制度,推行主动告知、全面告知、准确告知、全过程告知,书面告知办事企业审批标准、申报材料、关联事项、负责部门、办理时限、办理进度、事中事后监管要求、执法检查标准、违法后果等,减少企业办事跑动次数。
在加强精准有效监管方面,市发改委将推动包容审慎监管。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按照鼓励创新的原则,分类量身定制监管规则和标准,建立包容审慎监管目录库并动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