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后,中国数学会作为中国科协《战“疫”有我,为决胜攻坚提供科技志愿服务》的联合倡议学会之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以及党中央、中国科协有关防疫工作的部署要求,发挥学科优势,组建研究团队开展建模、预测等工作,在学会网站上设立“科学战疫”专栏,发布学会会员以及广大数学工作者参与防疫工作的新闻报道及研究成果摘选。为切实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数学会作为第一批响应中国科协《战“疫”有我,为决胜攻坚提供科技志愿服务倡议》的学会之一,在中国科协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学会党委的先锋模范作用,动员全体党员、理事、学会会员及广大数学工作者积极投身抗疫工作,发挥学科优势,用科学力量助力中国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学会主要做了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学会党委带头打响“疫情防控战”
学会党委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月3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并号召学会全体理事、学会会员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二、及时响应、传递,并严格执行中国科协的有关文件精神和工作部署
疫情防控期间,学会及时传达上级单位中国科协的有关文件精神及工作部署,先后向全体理事发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中国科协倡议书——团结信任创新争先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向全国科技工作者的倡议》《中国科协再倡议:让科学家精神光耀时代,让科技创造新的价值》,并同步发布在学会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动员全体理事及学会会员认真学习贯彻并按照相关文件要求执行工作。学会还定期向全体理事发送中国科协《全国学会防疫抗炎工作情况简报》《科技经济融合专报》,帮助大家及时了解全国科技工作者的最新防疫工作动态。此外,根据科协要求,学会定期向全体理事和学会会员征集参与或承担防疫重要工作的事迹,收到学会多位理事的积极反馈。学会办公室先后整理并向科协报送了7篇《中国数学会防疫工作情况报告》。
7篇中国数学会关于防疫工作的相关情况报告
三、学会理事、学会会员发挥学科优势,助力科学防治疫情
面对疫情,学会理事和广大学会会员夜以继日开展攻关,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开展预测、建模等工作,为切实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作出了重大贡献。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动力学、统计学等模型,以数据和机理为驱动,对疫情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对各种防疫措施如封城、密切跟踪隔离的效果进行评估。学会理事建立的模型中还加入了潜伏期、无症状传染,融入了气候数据、交通数据、医疗状况等相关信息,探究各项因素对疫情发展的影响。
为有关医院开发免费在线健康咨询、问诊与新冠肺炎风险筛查系统,为患者提供疾病问诊、健康答疑、病情跟踪、实时监护等一站式医疗服务。
建立数学与统计学模型,分析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收集新型冠状病毒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测数据和影像学资料等,通过特征提取,临床分型和统计分析深入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的临床研究。通过收集全国以及湖北的相关疫情数据、人口流动数据、春运期间武汉人口迁入和迁出趋势和流入湖北其他地市的人口分布数据等,构建以武汉为中心的复杂网络模型,分析武汉及周边15个疫情严重地区复工地最佳时间,评估早复工对这些地区疫情发展特别是二次暴发风险的影响。
部分学会理事和学会会员的相关研究成果上报国家卫健委以及各省市的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为国家决策提供重要参考,部分得到《科技日报》、科学网专题报道,部分发表于《中国科学:数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英文版)》《中华传染病杂志》等核心期刊中。
科学网、《科技日报》的专题报道
四、响应国际组织号召,搭建防疫网络科学平台
为了充分展现学会理事、学会会员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方面取得的工作成就及研究成果,同时作为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ICIAM)成员对ICIAM相应建议的回应,学会在学会网站专门设立了“科学战疫”专栏,发布学会会员以及广大数学工作者参与防疫工作的新闻报道及研究成果摘选。目前,该“科学战疫”专栏已刊登7篇学会关于防疫工作的相关情况报告及4篇相关研究论文,另有15篇优质论文经学会整理审核后会尽快发布在专栏中,为国内外从事相关研究的工作者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