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所有中小学将迎来一次垃圾分类大考,“考官”是全市1400余名挂牌责任督学。最近,他们将对16区所有中小学校垃圾分类工作落实情况开展全覆盖专项督导。
“垃圾分类很重要。也许我们下一次的英语考试就会让你写一份垃圾分类倡议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校长付晓洁说,作为一所十二年一贯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该校垃圾分类的教育方式也各不相同,“关键是希望学生学得进去。”该校德育处负责学生、班级和年级的垃圾分类星级考核评价,并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戴珍是该校挂牌督学,她手里拿着一份“考核表”,边走边看,表格密密麻麻写满两页A4纸。“其他垃圾和可回收物收容器应干净无破损”“避免出现各类垃圾混投、混运”等均是现场检查的内容。还有一部分垃圾分类的考核则通过资料审核等方式进行。
类似的督导将在每一所中小学开展。各区政府教育督导部门将结合本区实际开展督导,重点检查各校垃圾分类工作责任落实、方案制定、宣传部署、容器设置、环境卫生等情况。
记者了解到,很多区教育系统已经做好准备迎考。
海淀教科院成立了该区环境与可持续教育课题组,专门对学校垃圾分类进行研究。
平谷区教育系统各单位号召师生人人参与,带动家人和身边的人,落实垃圾分类工作。
房山区教委明确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和台账建立覆盖100%;规范垃圾收集站点设置覆盖率100%等。
燕山各校则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融入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总体内容之中,采用多种形式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普及和实践教育活动。
值得一提是,此次专项督导将采用智慧督导方式,利用北京市教育督导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当日出“成绩”。
责任督学将通过手机移动端实时填报督导检查情况,市区实时汇总督导结果,当日形成督导报告,为市区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及时了解学校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加强工作指导提供重要参考。
北京各高校虽然不用参加“考试”,但垃圾分类也开展得格外有特色。
北京科技大学利用数据反映生活垃圾分类,学校采购分类垃圾桶共计771个,学校学生公寓、教室楼宇均按照垃圾分类要求设置分类垃圾桶,并全面配置规范标识和投放指南。
清华大学开展了学生“零废弃”竞赛、社区积分、“无外卖日”等活动,与社会企业开展合作,探索推进快递包装回收再利用、批量外卖厨余垃圾回收。
北京建筑大学在校园内原有垃圾桶上方,更换了新版的说明标识,并加入了垃圾分类二维码,师生只要扫描并填入垃圾名称,即可知晓垃圾分类情况,便于师生正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