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列神秘的东方列车,在车轮的飞驰中见证了的中国改革开放;她是中国铁路开行里程最长的列车,车厢里的传奇故事讲也讲不完;如今,她成为见证“一带一路”新变化、新气象的“网红”列车……这就是被誉为“中华第一车”的列车K3/4次,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国际列车。今年5月24日,“中华第一车”即将迎来开行60年的纪念日。
今天(5月19日),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公司北京客运段国际联运车队老中青三代列车长、队长以及铁粉们齐聚北京车辆段,见证全新整修后的“中华第一车”重新悬挂国徽的庄严一刻。
K3/4次,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国际列车,1959年6月4日开行,初期由苏联铁路提供车辆并担任客运乘务。从1960年5月24日开始,由中国铁路提供车辆北京客运段担当列车乘务任务,由此正式拉开了中国铁路人穿越欧亚两大洲、风雨60载的铿锵之路。
60年来,K3/4次共计行程达5000多万公里,相当于环绕地球1200多圈,安全运送来自100多个国家的旅客200万多名,见证、记录了中、蒙、俄三国及其人民之间的来往与友谊。
列车整修焕然一新 老中青三代列车长见证重挂国徽
因受疫情影响,目前K3/4次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国际列车暂时处于停运状态,整列火车正在进行全面整修。上午,北京车辆段内,整修一新、刚刚完成库检的部分K3/4次列车车厢即将出库,崭新的国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上午9点,在老中青三代联运人的见证下,工作人员将崭新的国徽重新挂到了车厢上。和K3/4次列车同龄的列车长孙国祥显得特别激动,今年10月他即将退休,离开坚守了36年的“中华第一车”。看着崭新的国徽,在阳光下,车身涂装一新的草原绿,孙国祥红了眼眶。1984年,刚刚入路两年的孙国祥走进了北京客运段国际联运车队,成为了这趟国际列车上的一名列车员。当时,国际列车是所有客运人最向往的岗位,这个岗位代表着国家形象,中国最足的精气神儿。
孙国祥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K3/4次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国际列车是中国铁路开行里程最长的旅客列车,至今无车超越。一路她要穿行亚欧大陆,跨越中国、蒙古、俄罗斯三个国家,往返运行15636公里,共计13个昼夜。在这趟列车上,可以于黄沙戈壁看大漠孤烟,于万里林海赏春花秋月,于色楞河畔望扬鞭牧马,于贝加尔边观碧水连天。一年四季都可以在这一趟车上体验。
值乘这趟列车非常辛苦,不但时间长,而且车上都是体力活。这趟列车一年中有8到9个月的采暖期。列车沿途经过蒙古、俄罗斯西伯利亚等特殊气候地带,从列车开行以来虽然列车车底几经升级换代,但特殊的运行地理环境车辆一直沿用传统的绿皮车体,车厢内没有空调,全靠列车员自己烧煤炉。一趟车一节车厢用煤近6吨,260余桶,全部是乘务员一桶桶装入煤箱,一锹锹铲入锅炉,再一锹锹铲出。这对于每一位值乘的列车员来说不仅仅是体力活,同时更是意志与职业操守的考验,成为每一位列车员刻骨铭心的记忆。
60年来,K3/4次列车上旅客的身份也在不断变化。孙国祥说列出开行最初,乘客以外交官等国家公务人员为主,普通人是无法登上这趟列车的,也造就了列车的神秘感;改革开放初期,外国人开始了解中国,她们登上神秘的东方列车,踏上中国土地了解中国;后来中国第一批下海经商的“倒爷”成了列车的主力军,如今,这趟列车已经成为中国旅行团的“网红”列车,中国人也要走出国门看世界。
揭秘国际列车上的小秘密
登上整修一新的K3/4次列车,在北京车辆段检修人员的指点下,北青报记者发现了这趟东方列车很多不为人知的小秘密。
最牛小号车。新中国成立之初,在编制全国铁路列车运行图时,列车编号没有字母开头,而是直接采用数字编号。当时1/2次最小号的车次是北京开往长沙(毛主席故乡)的列车。3/4次就是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国际列车。
2000年10月21日中国铁路实施第三次大提速后,原列北京至长沙K1/2次列车改为T1/2次。从此,K1/2空缺至今,K3/4次列车就成为中国K字打头编号最小的列车,并且直到现在,在列车牌上也始终没有注明列车车次的特殊列车。
最久停站等候3小时。K3/4次行走线路,在中国境内铁路为1435毫米标准铁轨,俄罗斯、蒙古两国为1520毫米宽轨,轨道制式的不同,列车每次到达二连站出入境时,都需要轮库更换转向,所以每次车辆都在二连站停靠长达3个小时左右。乘客可以选择留在列车上观看换轮过程,也可以下车在站房休息,这也成为该趟列车最为奇特标配且独一无二的景观。
茶炉是绝品,煤电自一体。目前K3/4次列车使用的车厢,是1995年购自德国的原装车辆,其车辆配置在当年可以说是最豪华版,就是历经25年的使用,现在某些设施也绝不落伍。走进整修一新的车厢,煤电一体茶炉最有看点,茶炉不仅可以电热、也可已在车辆没有电源时使用煤炭,既保证了沿途旅客需求,同时也极大地适应和解决了三国不同地理气候和机车车辆相不兼容带来的难题,这种配置在中国铁路旅客列车中仅此一例。
广播双套配、洗浴两门开。K3/4次运行时间长、使用更频繁,所以与国内列车广播系统最大的不同就是,功能双配套。无论是从最初笨重的模拟机还是到现如今最为先进的数字机,60年来始终是使用一套、备用一套。这在国内可以说也是绝无仅有。
高包车厢内设置洗浴间,能在奔驰的列车上洗浴,在国内也许不是唯一,但是相邻两个包厢公用一个,双开门设计绝对是唯一。
风光摄影师李睿也来到了北京车辆段,他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他从2017年开始,每年都会乘坐K3/4次列车进行一次国际旅行,慢旅行中,他拍摄了大量这趟列车穿三国的风景图片,感受着一天四季的变化。他说,现在虽然国际航班很发达,可旅行的风景都在路上,K3/4次列车给了人们慢下来的机会。对于今后这趟列车的发展,他希望可以进一步提高乘坐的舒适度,打造成中国版的“东方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