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北京市规自委发布了《北京市责任规划师制度实施办法(试行)》,在全市街乡镇中推行责任规划师制度,市规自委同步成立了责任规划师工作专班。经过一年的实践探索,北京市已有11个区(东城、西城、朝阳、海淀、大兴、石景山、房山、门头沟、丰台、延庆、怀柔)签约了230名责任规划师,覆盖了244个街道、乡镇和片区。
改造低效绿地 路侧绿化变身休闲公园
市规自委介绍,一年的实践,为北京市责任规划师工作推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涌现出许多优秀案例,为街区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三山五园地区有着绝佳的地理优势,新建宫门路绿道是市民健身运动的重要场所,然而在这段将近1公里的绿道中,市民却反映出不少问题,如绿道两侧绿化密闭度太高与人行道隔离,通行不方便、缺乏休憩点等等。
2019年春,海淀镇启动了对新建宫门路周边绿地的调研。责任规划师、设计团队和施工团队在海淀镇的组织下,现场边设计边施工推进项目建设。为打造生态林荫活动场地,在保证广场使用舒适性的同时,现场特意保留了在地大树,还为此重新调整了放线;为了与三山五园山水意境相契合,用心设计、调整施工材料,保证场地结构与植物空间融合统一,最终顺利呈现出大家期望的样子。
提升社区空间 荒废边角地上建起休闲花园
位于上地街道的树村路甲一号院占地面积约20000㎡,内部多为经济适用房,共有180户,常住人口500余人,尤其以老龄人口居多。由于小区建设年代久远,社区内配套空间不足,缺乏公共活动场地。上地街道邀请街道责任规划师与专业设计团队参与规划设计。树村路甲一号院3号楼东侧场地,原来只是一处杂草丛生的荒地,小区的化粪池就设置在这里。街道责任规划师与设计单位多次走访踏勘,与社区、物业、居民沟通需求,本着“简约、舒适、共融”的原则,决定将此区域改造成为小区的公共休闲区。
在与街道、居委会、物业等的反复交流中,设计方案逐渐完善起来。建设过程中,社区居民全程参与。改造后的休闲场地内增加了人行步道、公益宣传栏、石桌椅休息区、儿童游戏区、林下座椅、爬藤格栅、儿童涂鸦区等功能部件,社区还开展了征名活动,经过居民的讨论,决定为这个小花园取名为“怡乐花园”。
留住老城文化 老街小巷宜居更有“北京魂儿”
东城区朝阳门街道是最早试点责任规划师制度的街道。崇雍大街是责任规划师的匠心作品之一。设计者们坚持采用传统工艺进行修缮,探索老旧建材回收利用的方式,对大街原有的55万块旧砖、13万块旧瓦及大量木构件等进行了回收利用。雍和宫地铁口展现国学文化的“儒道禅韵”和展现宝泉局造币及机械制造文化渊源的“宝泉匠心”,织补胡同天际线的“翠帘低语”,都成为了具有文化认同感的景观节点和居民喜爱的活动场所。同时还利用腾退空间,重点保留与植入了四联美发、永安堂、同日升、藏医院等便民和文化服务设施,完善了五分钟便民服务生活圈。
据介绍,一年来,北京市责任规划师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将继续开展责任规划师工作跟踪调研、完善责任规划师相关制度和智慧协同平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城市治理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