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建功新时代——展风采,树楷模”榜样精神系列宣传
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疗法是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临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直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尚未对其进行系统化、辨准化、客观化的研究。老一辈中医大家陈可冀院士等敏锐的发现了这一问题,毕其一生对其整理、研究。由落落少年到白发苍苍,50余年昼夜不停,50余年披荆斩棘,50余年砥砺前行,50余年在质疑中不易本心,潜心研究、不断开拓、融汇中西,历经三代人,终创现代活血化瘀学派,培养了一大批中西医结合领域专家。而这些专家现在已经是中医及中西医结合领域的顶梁柱,临床中操术救人,科研中佳绩频传,学术中声威显赫。饮水思源,在建国70周年之际,我们要致敬陈可冀院士等老一辈开拓者,他们富有智慧、勇气、隐忍和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成就了现代活血化瘀学派,为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成立于1981年,是最早成立的几个专委会之一,时至今日已经是第八届。第八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牢记老一辈医学科技工作者“不断发展”的使命,坚信中西医结合道路,运用现代临床和实验研究方法,不断丰富现代活血化瘀科学内涵。建立《冠心病血瘀证诊断标准》、《实用血瘀证诊断标准(修订)》两个行业标准标准,并在国内外推广应用。参与制定复方丹参滴丸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建议、红花黄色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国专家共识,进一步规范了活血化瘀中药的临床应用。成立了心血管、肾病、中药药理、内分泌四个专家委员会,学术辐射临床各科,扩大了活血化瘀的影响力,为各科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搭建了平台。创立“活血化瘀论坛”微信公众号,为活血化瘀研究提供了交流平台。
第八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主动承担起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开拓创新”的使命,在既往活血化瘀基础上开展了“瘀毒证”和“活血解毒”法的系列研究。研究涉及临床和实验各方面,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第八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积极响应科协号召,投身科技志愿服务中。每年主办中国心脏大会·中西医结合论坛、陈可冀院士学术思想座谈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委会学术年会等,主办和参与继续教育学习班,参加毛泽东同志关于西医学习中医批示六十周年大会,出版专著,培养大批人才。
我国地大物博,农村城市贫富差距较大,面对这个社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全面小康”,国务院也印发了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第八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本着“治病救人”初心,派专委会秘书参加五寨县中医院健康扶贫工作,为期半年。在半年的扶贫工作当中,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展了中医特色服务、科室医疗质量、科室管理及心血管专科建设等服务,把先进的医疗技能、科室管理经验带入五寨县中医院,同时开展血瘀证的宣讲,把活血化瘀的规范化应用引入基层,真正为基层老百姓服务。专委会还开展了“世界高血压日”、“世界心脏日”、“中国心梗救治日”等大型义诊及科普宣传活动,提升了群众对这些疾病的认识,使疾病的发病、诊治及康复深入人心。
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疗法是中医这一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已为我们奠定了临床及科学研究基础,我们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仅要传承更要发扬,不仅要研究更要真正服务于医生和患者,特别是基层医患,只有心系苍生,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为祖国中医药事业添砖加瓦。
——————————
作者:尚青华
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推荐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扫码关注楷模声音小程序,倾听科技工作者科研路上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