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介绍,为做好疫情防控,市疾控中心会同市卫生健康监督所组建了督导组。截至3月3日,共排查45座楼宇中的61家单位。市疾控中心对楼宇办公场所疫情防控提出八方面建议,包括协调楼宇内单位错时或灵活上下班,楼内工作人员数量较非疫情期间减少50%,办公场所每个人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米,指纹考勤机应暂停使用等。
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六方面,一是写字楼经营管理者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有待加强。表现在管理者未对楼内各单位统筹管理,导致各有关单位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松紧不一。二是有的单位疫情防控宣传存在不足。在醒目位置张贴各类健康提示较少,很少对员工开展健康培训。三是有的单位对员工健康状况监测重视不够。对员工体温测量未做记录,体温测量工具配备不足。难以在单位层面落实“早发现”的措施。四是办公工位布局不合理。部分单位办公场所工位比较密集,工位间距较小,桌面无挡板或挡板过低,存在人员密集办公的风险。五是室内空气流通状况存在问题。部分单位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较为陈旧,无法关闭回风系统;有窗户的办公场所开窗通风不够;部分厢式电梯无通风换气装置或未运转。六是就餐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提供餐饮服务的写字楼,中午时间存在大量送餐人员在楼外聚集的情况;提供餐饮服务的写字楼,厨房工作人员存在佩戴口罩不规范和聚集的情况。
市疾控中心提出八方面建议,一是进一步落实楼宇经营管理者主体责任。做实做细各项防控措施。协调楼宇内单位错时或灵活上下班,楼内工作人员数量较非疫情期间减少50%。集中管理楼宇内各单位在岗人员健康监测信息。在建筑物公共区域醒目位置张贴健康提示,加强复工复产后疫情防治知识科普宣传。
二是做好出入口人员登记管理。要做好楼宇各出入口人员体温检测和登记工作。对非本单位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并询问来源地等情况,符合要求方可进入。指纹考勤机应暂停使用。
三是加强员工健康监测。及时甄别员工发热、干咳等身体异常状况,并安排从快就诊,实现“早发现”的防控目的。
四是合理调整办公工位布局。办公场所应划分为若干独立区域并保持适当距离,办公桌最好设置挡板,每个人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米。也可采取AB角轮班、“三班两倒一休”等办公形式,减少人员聚集。
五是保持工作场所通风换气。要敦促职工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当空调通风系统为全空气系统时,应当关闭回风阀,采用全新风方式运行。在疫情期间,楼宇经营管理者应每周对运行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消毒。
六是做好公共场所清洁消毒。由专人负责对电梯、卫生间、洗手池、浴室等定期消毒,增加电梯按钮、门把手消毒次数。
七是加强员工集体用餐和厨房卫生管理。统筹各单位就餐时间,实行错峰就餐,用餐时应避免面对面就坐,缩短用餐时间。做好厨师的健康管理,严格要求厨师做好个人卫生和佩戴口罩。做好洗消间卫生清洁工作,使用后的餐饮具要严格执行“一洗、二涮、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操作程序。做好清洁区和污染区划分,及时将清洗后的餐饮具分类码放在保洁柜内。
八是加强重点人员技能培训和管控。根据楼宇内人员情况,识别防控工作薄弱环节,加强重点人员管控,如保安、保洁、勤杂人员等,降低驻楼人员居住密度,加强通风和消毒,对卫生防疫知识加强普及教育,积极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形成人人参与防控的局面。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李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