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已经过去了,春天还会远吗?”2020年的冬天注定令人难忘,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了整个中国。在风雪交加中,多少人人义无反顾逆向而行,为生命而战斗;多少人殷殷守望默默关注,为希望而等待。
直到樱花融化了冬雪,直到春风击退了寒冰,北京也告别了一个多雪的冬季。随着疫情逐渐好转,“歌唱北京”原创歌曲征集活动也收到了一些风格较为舒缓、温柔的作品,为依旧陷在疫情中的人们带来些许慰藉,《我想北京为我下一场雪》就是其中非常优秀的一部作品。
“献给北京的情歌”
《我想北京为我下一场雪》像一首小夜曲,浅吟低唱间,用真挚的感情抚慰紧绷的心弦,让人感受到音乐的治愈力量。
“对一个南方人来说,雪总是格外浪漫的;对一个北漂的南方人来说,北京的雪更是格外令人动容。”年轻的作曲家罗其鹏这样讲述《我想北京为我下一场雪》这首歌的创作初衷,“我是拿到陈道斌老师做的词之后,加上自己对‘雪’这个意象的理解,创作了这首歌曲。”
这样一首抒情的、带着淡淡忧伤的歌曲,融入了罗其鹏自己对北京的复杂而深沉的感情:“我用民谣的风格来创作这首歌,是因为民谣更适合讲故事。在这首歌里,我想表达的感情有很多种,相对应的,想传达给听众的情绪也有很多种,有对北京的热爱、依恋,有北漂的惆怅、对家乡的思念,还有些五味杂陈、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我自己也说不明白,那是语言之外的东西,也是只有音乐才能传达的东西。可以说,这是给北京的一首情歌。”罗其鹏笑着说。
对罗其鹏来说,在一个城市呆久了,早已经把北京当做了自己的故乡。在这个第二故乡寻求生活、寻求认同、寻求融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正如在陈道斌所做的词中,北京的雪“是迎接也是告别”,是在这座城市忙碌一年之后的回望与希冀;北京的雪是“相爱的人”的“浪漫情节”,也会让“失恋的人”少一些“悲伤感觉”;北京的雪是“独自走过长长长长的长安街”的寂寞,也是“原来我已经爱上了北京的一切”的告白……在娓娓道来的各种叙事场景中,对北京的多种细腻感情层层铺开,为这首歌赋予了格外丰富的意味,“北京”不再是一个简单地、遥远的名词,而是在丰富的生活细节当中变得触手可及,变成了每个人的北京,也更能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
热爱北京 认真生活
罗其鹏去年参加了“歌唱北京”原创歌曲征集活动:“‘歌唱北京’这样的活动对年轻人来说,是非常好也非常需要的平台,这个平台为每个在其中生活的人,尤其是像我一样的北漂,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展示空间、表达途径。北京是我们生活的地方,承载了太多人的过去与未来,而我们也需要为这座城市做些自己的贡献。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我所能做的,就是写一首歌,将我心中的北京、将对北京的爱唱出来。”
这是歌手平静第一次参加“歌唱北京”原创歌曲征集活动,所以她格外上心:“录这首歌,可以说让我对北京有了一个回望的机会。我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对北京感情很深。《我想北京为我下一场雪》这首歌,在我看来是非常干净的,没有华丽的辞藻,旋律也很舒缓,是一首很慢的歌,适合慢慢地听,静静地品,不管是对北京人还是外地在北京打拼的人,都能得到共鸣,重新关注到我们身边的北京的美好。所以在唱这首歌的时候需要一种非常静的心态。在录制时,录音棚只有作曲老师和我两个人,没有过多的言语,录制也很顺利,一遍就过了。“
在平静看来,“歌唱北京”原创歌曲征集活动最重要的是能够挖掘出更多优秀的作品,让歌手有机会与这些作品相遇,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歌唱北京’这个活动的主题是‘新时代,新北京’,在我看来,北京发展太快了,日新月异,一切都在不断更新,不断往前,我们要不断适应这种‘快’,以致于在这个适应过程中,我们可能顾不上发现身边还有很多美好的东西。《我想北京为我下一场雪》就是让大家慢一下,脚步停一下,耳朵听一下,注意一下路边的风景。而‘歌唱北京’,正是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表达这种感情的机会。”在这样特殊的时期,如果这首歌能够稍许抚慰人们焦灼的情绪,带去一丝心灵的安宁与美好的希望,或许就是如罗其鹏、陈道斌和平静这样的文艺工作者,此时最大的心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