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飘扬 使命担当 战“疫”有我 系列宣传人物——周弃粕,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党委推荐
人物简介:周弃粕 新余市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科科长
人物详细介绍-
他是谁?他是1998年九江抗洪救灾新余市派出的首批医疗卫生防疫队队员,曾经的全省“抗洪救灾先进个人”!他是新余市2019年的最美医生!他更是此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余市市委党校留观点第一时间到达的临时负责人——今年56岁的中共党员,新余市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科科长周弃粕。
1月24日大年三十,当新余人民沉浸在欢乐祥和、喜迎新春佳节的浓厚气氛之时,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正在危害着新余人民的健康。新余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的一场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疫情防控阻击战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已全面打响。
年前周弃粕忙完了全科全年的工作任务,顾不上休年假,又带领单位两位同志完成了新余市纪委两个留置点的预防性消毒工作。大年三十下午下班刚到家,电话就响起来了,单位领导急促的电话通知他晚8点前必须到市委党校报到,其他什么也没说。接到电话后,他简单地吃了碗饭,收拾了几件随身衣服,来不及向妻子更多的交待,只是说了句:“今年不请客”,就迅速乘车来到了市委党校所在的丹园宾馆。
当来自市中医院、界水卫生院、水西卫生院、河下卫生院的首批医务人员和市公安局特警到达时,市疾控中心领导代表市卫健委宣布由他临时负责医学观察点的工作,同时还要做好疾控工作。作为一个有二十多年党龄的周弃粕,没有退缩,义无反顾地接受了这项重任。由于组员们相互不认识,为了便于工作,组建了一个微信群,他取名为“1.24关爱健康群”,意义深远。在没有防护服、防护眼罩、没有酒精和体温表,只有组员自己携带的普通工作服、一次性口罩、手套和84消毒液的情况下,他果断决定给当晚入住的42位留观者测量体温,掌握第一手资料。一声令下,全体组员带上体温计逐一测量体温,大家团结一致,守望相助,“逆行”而上。尽管工作到晚上11点多钟,但没有一个组员退缩,只有一个信念,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刚到的几天周弃粕既是指挥员,更是战斗员。除了协调调拨防护用品,接收市卫健委和市疾控中心领导的指令,处理留观者的问题,做好与市委党校宾馆食堂的协调外,还要进行每天常规的给留观人员测量体温,询问有无发热、咳嗽等相关症状,以及对大楼的11层楼道(每层40余米长)、大厅和公共卫生间、化粪池、留观人员的房间等场所进行消毒,晚上还要汇总留观者的异常情况,及时向市卫健委和疾控中心汇报,每天要忙到深夜1点多钟。随着留观者人数的增加,组织上派来了一名专门从事协调工作的同志,减轻了他的压力,但是他仍然承担了每天的消毒、留观者异常情况汇总上报、防护用品的保管、发放,防控用品消耗量的统计等工作。
深夜周弃粕还在统计上报疫情相关信息
为了给进入留观者入住地工作的医务人员打开一条安全通道,他总是冲锋在前,每天早上6点钟就开始对留观点大楼进行全面、仔细地消毒,一干就是2、3个小时,汗水湿透了衣背,额头上汗珠模糊了护目镜,凭着余光坚持将消毒工作全部完成,当脱下密不透风已经湿透的防护服,摘下眼罩时,才真正看到了阳光。回到宿舍已是上午10点,这时才能去吃早餐,而他总是丹园宾馆最后一个吃早饭的人。此外,对从留观点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和解除隔离的留观者的房间进行终结消毒,也是周弃粕的一项重要工作,而且要非常仔细,不能有半点马虎。为防止新型冠状病毒通过粪便和污水扩散传播,他还要定期对宾馆的两个化粪池投放漂白粉,切断粪便的传播途经。
周弃粕在对解除留观者隔离的房间进行消毒
周弃粕在对宾馆化粪池定期投放漂白粉
截止2月19日,周弃粕坚守的留观点共收容了250余名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其中包括后来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的患者9人,以及住院治愈后再进入留观点继续隔离观察14天的30余人。目前,220余人已解除隔离观察,其余的30余人将在以后的14天内,逐步解除隔离观察。
从大年三十至发稿之日,周弃粕已经27天没有回过家与家人团聚,没有离开过留观点。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他说他要坚持到最后一名留观者健康离开宾馆。作为一个老党员,他是这么想的更是这样做的,如今他仍然坚守在这特殊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