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积极响应中央科技战疫号召,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加速科技成果在新冠肺炎防控治疗一线的转化应用,北京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北京IP”)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综合运用知识产权大数据资源,聚焦疫情防控关键点相关专利,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IP智慧,并在北京IP微信公众号特设“战疫专利洞察”专栏,陆续发布相关专利专业分析报告,为科研攻关、挖掘优势创新主体和可转化成果提供有益参考。
为支持北京各类创新创业主体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和支撑作用,加速科技成果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治疗一线的转化应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贡献,北京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北京IP”)通过专利大数据分析,识别北京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方面可能具有优势的创新主体与可转化应用的专利技术,期望可以为本次疫情有效检测试剂的研发提供信息参考 。
一、冠状病毒快速准确检测是防疫的重中之重
在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之初,据国家卫建委1月23日的通报称,武汉当时面临主要问题是检测试剂盒数量不够、确诊艰难、高度疑似患者仍在自由流动。众所周知,从黑死病到新冠病毒,最古老的方式——隔离依然是阻击疫情传播的有效手段。受限于疫情爆发初期的检测能力严重不够,以及近日频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检测“假阴性”现象,大量病毒携带者未能及时隔离、救治,这与新冠疫情的迅速蔓延有着直接的关系。
虽然随着更多更优检测技术和方法的及时应用,确诊难问题已得到显著改善,但新型冠状病毒的快速、准确检测与确诊仍是科研界与医学界的紧急重要任务,有必要寻求更多样化、更优的检测方法与试剂。本文即以冠状病毒肺炎检测与诊断方面的国内专利数据为分析对象,数据样本取自由中国专利信息中心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共同开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疫专利信息共享平台,以期为寻求攻克该项任务的潜力主体与技术创新提供线索或启示。
二、北京在冠状病毒检测诊断方面具有技术创新优势
北京冠状病毒检测与诊断相关专利申请量最多。
从各省市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冠状病毒检测与诊断相关专利申请量来看,来自北京的中国专利申请量最多,占总量的24%,其次是上海、广东(详见图一)。可见,北京在冠状病毒检测与诊断方面优势明显。
冠状病毒检测与诊断方面,北京创新主体主要是高校院所;企业主体中,博奥生物等三家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具有相对创新优势。
在冠状病毒检测与诊断方面,北京的创新主体主要是高校院所,包括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等;申请人TOP10排名中(详见图二),仅中关村示范区博奥生物集团、金迪克生物与科兴生物三家企业入围。
三、中关村在冠状病毒检测产学研用方面取得实效
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博奥生物集团和科兴生物与高校联合申请了多项冠状病毒检测专利。
北京具有优质的高校院所创新资源,中关村示范区企业近年来也愈发重视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以提升创新质量与效率。经专利信息检索分析发现(详见表一),中关村生命科学园龙头企业博奥生物集团联合清华大学在冠状病毒检测方面提出了三件专利申请。其中,两件是2003年针对SARS病毒检测的——此次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与SARS病毒基因组相似度高达80%;2015年又就冠状病毒的检测试剂盒及其应用提出专利申请。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北大生物城科兴生物依托北京大学师资,也曾就SARS病毒检测提出两件相关专利申请。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金迪克生物也有两件相关专利申请。
表一: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在冠状病毒检测方面的专利申请
序号 | 申请号 | 申请日 | 发明名称 | 申请人 |
1 | CN03826759.4 | 2003/5/9 | 用于检测SARS病毒的生物芯片 | 博奥生物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
2 | CN03826789.6 | 2003/7/14 | 用于检测SARS病毒和其它感染性物质的方法和组合物 | 博奥生物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
3 | CN201510479272.9 | 2015/8/3 | 一种用于检测冠状病毒的试剂盒及其应用 | 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
4 | CN200310115244.6 | 2003/11/26 | 用于重度急性呼吸综合症病毒抗原检测的方法 | 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
5 | CN200410038497.2 | 2004/4/29 | 用于检测SARS疫苗中残留DNA含量的非洲绿猴的Alu序列 | 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
6 | CN200310101993.3 | 2003/10/21 | 一种可以快速灵敏检测SARS病毒的新方法 | 北京金迪克生物技术研究所 |
7 | CN200510114349.9 | 2005/10/24 | 滚环复制技术(RCA)检测RNA病毒基因 | 北京金迪克生物技术研究所 |
其中,博奥生物集团申请号为CN201510479272.9、发明名称为“一种用于检测冠状病毒的试剂盒及其应用”的有效专利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对和探针组,能够1小时内获得两种冠状病毒指标的检测结果,快于目前普遍采用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详见表二)。采用该创新原理,可根据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R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和探针组,开发相应的病毒检测试剂盒。
表二 :博奥生物集团冠状病毒检测方面的重点专利重要信息
发明名称 | 一种用于检测冠状病毒的试剂盒及其应用 | ||||
申请人 | 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 ||||
申请号 | CN201510479272.9 | 申请日 | 2015/8/3 | 当前法律状态 | 授权 |
公告号 | CN105112559B | 公告日 | 2017/12/8 | 被引证次数 | 0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冠状病毒的试剂盒及其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试剂盒中含有用于检测冠状病毒的引物对组,由2个引物对组成,其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4。本发明提供的试剂盒支持高通量,可快速、准确地检测冠状病毒感染,对于临床而言,能够在1小时内获得2种冠状病毒指标的检测结果不仅快于目前较为普遍采用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而且对于快速辅助指导治疗和用药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多指标的检测也可以用于地域性的流行病学调研和疫情监控,以研究冠状病毒感染在中国的流行情况。 | ||||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或有益效果 | 本发明提供的试剂盒支持高通量,能够在1小时内获得2种冠状病毒指标的检测结果,快于目前较为普遍采用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 | ||||
核心技术方案 | 用于检测冠状病毒的试剂盒,含有探针组和引物对组;所述引物对组,由如下2个引物对组成:序列表中序列1和序列2所示的引物对1;序列表中序列3和序列4所示的引物对2;所述探针组由如下2个探针组成:序列表中序列5所示的探针1;序列表中序列6所示的探针2;所述探针组中的每个探针的5’端均标记有荧光报告基团FAM,3’端均标记有荧光淬灭基团TAMRA;所述试剂盒还含有内对照引物对和内对照探针;所述内对照引物对如序列表中序列7和序列8所示;所述内对照探针为序列表中序列9所示的探针;所述内对照探针的5’端标记有荧光报告基团FAM,3’端标记有荧光淬灭基团TAMRA;所述试剂盒中还含有碟式芯片;所述碟式芯片的1#至4#反应腔分别存放干燥的如下(1)-(4):(1)所述引物对1和所述探针1;(2)所述引物对2和所述探针2;(3)所述内对照引物对和所述的内对照探针;(4)阴性对照品;所述碟式芯片为24反应腔碟式芯片。 | ||||
关键改进点 | 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对和探针组,以扩增样本,并准确检测。 | ||||
对于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检测新技术、新试剂的创新启示 | 可根据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RNA序列,采用本发明的创新原理,设计特异性引物对和探针组,开发相应的病毒检测试剂盒。 |
表三:中关村发布首批抗击疫情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清单(部分)
四、知识产权助力防“疫”,为科技创新赋能
识别科研团队与重点企业,并寻找技术突破口。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加大科研攻关力度,战胜疫病离不开科技支撑。要调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方面积极性,组织动员全国科研工作者参与疫情防控方面的科研攻关,要加强有效药品和疫苗研发,注重科研攻关与临床、防控实践相结合。
专利大数据蕴含着丰富的技术、商业及法律信息,且全球90%以上的重要发明创造都记载于专利文献中,通过深度挖掘、分析海量的专利大数据,能够快速地锁定目标技术领域的科研团队和重点企业,同时利用专利信息的技术功效矩阵分析,可对比选择多种技术解决方案,为新冠病毒的快速、准确检测寻找技术突破口。
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可以充分发挥海量专利大数据的检索、分析能力优势,为相关政府管理部门推荐疫情防控潜力主体名单,同时为科研院所及重点企业等创新主体提供技术研发指引。
加强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专利大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北京在冠状病毒检测与诊断方面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础,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博奥生物集团、科兴生物、金迪克生物等多家高校院所及企业就冠状病毒检测提出过相关专利申请;并且,部分企业很好地发挥了产学研合作优势,前期科研成果对于开发针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试剂盒具有重要创新启示,并已进入转化应用阶段。
建议北京继续发挥产学研合作优势,加速现有科技成果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治疗一线的转化应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谋划专利保护战略,护航技术使用安全。
近几周,抗病毒药物备受关注,尤其是在研药物瑞德西韦知识产权问题成为热议话题,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产品未动、专利先行”建立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性。
在科技创新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时代,审慎地谋划攻击性专利保护或防御性技术公开等专利战略,可以为领先型技术创新主体抢占市场,或为技术暂时弱势群体安全使用他人技术、或与竞争对手商务谈判增加筹码。因此,各类创新主体应进一步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与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深度合作,谋划创新成果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护航技术使用安全、企业行动自由及国家产业安全。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所说:“国家有必要建立防疫科研白名单,形成真正有力的首席科学家体制,长期支持一批团队一辈子就做某种病毒或细菌的深入系统研究,不追热点,敢坐冷板凳”,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我国高科技自主创新的发源地,应该考虑制订更有前瞻和战略性的政策,先行先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