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北京 > 正文

北京发布疫情防控居家安全提示 建议市民勿大量囤积酒精

0
分享至

(原标题:北京发布疫情防控居家安全提示 建议市民勿大量囤积酒精)

新京报快讯(记者 周依)2月3日,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发布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居家使用消毒产品的安全提示。其中提到,居民在家中用酒精消毒时,建议购买民用小包装的医用酒精,单瓶不宜超过500毫升,不要在家中大量囤积酒精。此外,含氯消毒剂严禁与其他消毒或清洁产品混合使用。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不受特殊管控的消毒产品可有效灭活病毒,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消毒产品还具有易燃、毒害、腐蚀等危险特性,如果使用储存不当,极易引发火灾、中毒、灼伤等安全事故。为规范市民居家安全使用消毒产品,市应急管理局提示如下:

一、酒精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乙醇俗称酒精,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酒精蒸汽与空气可以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爆炸燃烧。酒精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较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在没有明火的前提下,酒精自燃温度在323℃,超323℃以上会自燃。酒精在空气中爆炸极限为3.3%-19%,当空气中的酒精含量达到3.3%以上,遇到火源会发生闪爆;当达到19%,温度等于或大于13℃以上时,遇到火源就会闪燃。

使用安全提示:

1、注意通风。在室内使用酒精时,需要保证良好通风,使用过的毛巾等布料清洁工具,在使用完后应用大量清水清洗后密闭存放,或放通风处晾干。

2、正确使用。使用前彻底清除使用地周边的易燃及可燃物,使用时不要靠近热源、避开明火。给电器表面消毒前,应先关闭电源,待电器冷却后再进行。如用酒精擦拭厨房灶台,要先关闭火源,以免酒精挥发导致爆燃。酒精每次取用后,必须立即将容器上盖封闭,严禁敞开放置。

3、适量储存。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液体,居民在家中用酒精消毒时,建议购买民用小包装的医用酒精,单瓶包装不宜超过500毫升,绝不要在家中大量囤积酒精,以免留下安全隐患。

4、安全存放。酒精容器应首选玻璃或专用的塑料包装储存,并必须有可靠的密封,严禁使用无盖的容器。剩余酒精存放时特别要注意盖紧盖子,避免挥发,要避光存放在阴凉处,不要放在阳台、灶台、暖气等热源环境中。

5、加强教育。有幼儿的家庭,酒精应该放在小孩触摸不到的地方,避免误服。对于年纪稍大的孩子,家长可以给孩子讲解酒精的特性,教育孩子不要玩弄酒精,更不能用火点燃。

6、应急处置。如果酒精遗洒,应及时擦拭处理。酒精意外引燃可使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进行灭火,小面积着火也可用湿毛巾、湿衣物覆盖灭火。如在室外燃烧,可以使用沙土覆盖。

二、含氯消毒剂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含氯消毒剂是指溶于水产生具有灭杀微生物活性的次氯酸的消毒剂,其灭杀微生物有效成分常以有效氯表示。这类消毒剂包括无机氯化合物(如84消毒液、次氯酸钙、氯化磷酸三钠等)、有机氯化合物(如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氯铵T等)。含氯消毒剂具有一定的氧化性、腐蚀性以及致敏性,过量或长期接触可能会致人体灼伤,与其他物质混用,有可能发生化学反应引起中毒。

使用安全提示:

1、采取防护。含氯消毒剂一般具有很强的刺激性或腐蚀性,如果长时间直接和人体接触,对人的皮肤和黏膜有较大的刺激,调配及使用时必须佩戴橡胶手套。

2、正确使用。含氯消毒剂严禁与其他消毒或清洁产品混合使用。如84消毒液与洁厕剂混合,会产生有毒气体,刺激人体咽喉、呼吸道和肺部而引发中毒。

3、规范用途。含氯消毒剂的漂白作用与腐蚀性一般较强,严禁与酸性物质接触,最好不要用于衣物的消毒,必须使用时浓度要低,浸泡的时间不要太长。

4、安全存放。含氯消毒剂应储存于阴凉、通风处,远离火种、热源,避免阳光直射,并应该放在小孩触摸不到的地方,避免误服。

5、应急处置。皮肤沾染含氯消毒剂原液时,必须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眼部溅到含氯消毒剂时要用清水或生理盐水连续冲洗,并迅速送医院治疗。误服者可立即喂食牛奶、蛋清等,以保护胃黏膜减轻损害,然后进行催吐,并马上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三、过氧乙酸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过氧乙酸消毒剂是一种强氧化剂,为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具有酸性腐蚀性,必须稀释后使用。过氧乙酸可分解为乙酸、氧气,与还原剂、有机物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使用安全提示:

1、采取防护。应严格按照所购入的过氧乙酸消毒液的浓度和使用说明进行稀释,稀释及使用时必须佩戴橡胶手套,操作要轻拿轻放,避免剧烈摇晃,防止溅入眼睛、皮肤、衣物上。

2、正确使用。过氧乙酸消毒液具有一定的毒性,在进行室内喷洒消毒时浓度不宜过高,以免危害人体。在进行室内熏蒸消毒时,人员应撤离现场,熏蒸结束室内通风15分钟后人员方可进入。过氧乙酸对金属有腐蚀性,不能用于对金属物品的消毒。

3、安全存放。过氧乙酸消毒液应储存于阴凉、通风处,远离火种、热源,避免阳光直射,并应该放在小孩接触不到的地方。

新京报记者 周依

编辑 李国君 校对 范锦春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玩归玩,闹归闹,没事别瞎拍照

玩归玩,闹归闹,没事别瞎拍照

小青桔社会资讯
2023-03-25 09:35:48
英专家:中国分不清利弊,大动干戈千里调水,却不知其中的危害

英专家:中国分不清利弊,大动干戈千里调水,却不知其中的危害

英华搞笑社
2023-03-25 09:00:09
外卖单备注“9958”,外卖小哥果断报警,没想到……

外卖单备注“9958”,外卖小哥果断报警,没想到……

环球网资讯
2023-03-24 17:44:30
央视主持肖晓琳:退休5个月后离世,留下的26字遗言发人深省

央视主持肖晓琳:退休5个月后离世,留下的26字遗言发人深省

88社长
2023-03-24 16:16:35
被“嘎腰子”谣言缠绕的真实泰国游:在泰生活中国人称凌晨回家不会觉得不安全

被“嘎腰子”谣言缠绕的真实泰国游:在泰生活中国人称凌晨回家不会觉得不安全

红星新闻
2023-03-24 21:10:20
前交通局长孙女炫富称钱都是韭菜供的,被扒后又说哭得一塌糊涂

前交通局长孙女炫富称钱都是韭菜供的,被扒后又说哭得一塌糊涂

六子吃凉粉
2023-03-24 16:24:46
又一著名演员被捕!大批经典作品恐下架,官方通报来了...

又一著名演员被捕!大批经典作品恐下架,官方通报来了...

天津人
2023-03-23 17:46:54
具俊晔:麻六记欠款9.8亿,如果汪小菲愿意低头,是会借钱给他的!

具俊晔:麻六记欠款9.8亿,如果汪小菲愿意低头,是会借钱给他的!

老狼追星
2023-03-24 16:18:01
膨胀的山姆代购,持卡上百张、搬空货架,超市前员工:光靠散客很难养活

膨胀的山姆代购,持卡上百张、搬空货架,超市前员工:光靠散客很难养活

时代财经
2023-03-25 08:36:11
大陆为马英九破例,允许随扈配枪

大陆为马英九破例,允许随扈配枪

苟酉勇哥
2023-03-24 18:40:06
轰37+14统治攻防:浓眉助湖人稳住西部第八 全场高呼MVP看乐詹皇

轰37+14统治攻防:浓眉助湖人稳住西部第八 全场高呼MVP看乐詹皇

颜小白的篮球梦
2023-03-25 12:54:00
身怀二胎“出战”竞选泰国总理,支持率遥遥领先的她是谁?

身怀二胎“出战”竞选泰国总理,支持率遥遥领先的她是谁?

红星新闻
2023-03-24 23:51:13
3-0!41岁伊布破纪录,卢卡库戴帽,62年不败,欧洲红魔杀人诛心

3-0!41岁伊布破纪录,卢卡库戴帽,62年不败,欧洲红魔杀人诛心

我的护球最独特
2023-03-25 06:25:05
肯纳德10三分30分连创纪录:队史首人 灰熊25三分提前锁定季后赛

肯纳德10三分30分连创纪录:队史首人 灰熊25三分提前锁定季后赛

醉卧浮生的体育世界
2023-03-25 10:16:06
拜登对华风向突变:再帮美国一次,中国却等着“钓大鱼”

拜登对华风向突变:再帮美国一次,中国却等着“钓大鱼”

强国新武器
2023-03-24 11:19:56
余承东吐槽iPhone:人像拍出来是歪的

余承东吐槽iPhone:人像拍出来是歪的

中关村在线
2023-03-24 16:44:05
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语球者
2023-03-24 18:53:37
炫富孙女被深扒!曾讥讽老百姓“你们下等人只配吃泔水当年夜饭”

炫富孙女被深扒!曾讥讽老百姓“你们下等人只配吃泔水当年夜饭”

洛洛女王
2023-03-24 22:21:01
乌克兰国防部发布了一张极为有趣的照片

乌克兰国防部发布了一张极为有趣的照片

医文聚享
2023-03-24 22:08:53
印度军方:如果再有印度人被骗去缅甸,将采取更加激进的军事行动

印度军方:如果再有印度人被骗去缅甸,将采取更加激进的军事行动

笔墨有理
2023-03-24 20:44:26
2023-03-25 13:30:44

头条要闻

孙女炫富"坑爷"还侮辱国人 官方纪检部门介入后她回应

头条要闻

孙女炫富"坑爷"还侮辱国人 官方纪检部门介入后她回应

财经要闻

体育要闻

腰王,被轻狂撞了一下腰

娱乐要闻

胡歌首谈当父亲感受 自曝看着女儿落泪

科技要闻

刚刚,苹果CEO库克微博发文:我在北京三里屯

汽车要闻

换装1.5T动力 奇瑞艾瑞泽5 GT即将上市

态度原创

房产
手机
本地
健康
教育

房产要闻

最低20元/平!密云4个公租房项目可供选择

手机要闻

苹果CEO库克:支持中国乡村教育,捐助增至1亿元

本地新闻

财神殿前长跪不起的年轻人,人均带身份证开光

猪肉里的“白条”是寄生虫吗?

教育要闻

体制内也有鄙视链?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