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创的开放改革经验持续涌现,放宽外商设立投资性公司门槛、延长研发测试车辆暂时进口期限、实施“两头在外”航空器材包修转包区域流转试点、跨境电商进口部分医药产品等一批突破性政策在京落地,各项开放改革措施陆续实施。昨天市商务局通报显示,截至目前,国务院批复的177项任务已实施152项,实施率85%。
2019年1月,国务院批复《全面推进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朝阳区立足区位优势和功能定位,聚焦重点领域和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首创性项目、突破性项目和重大影响力项目落地,形成了更多可复制、可视化开放成果,区域服务业扩大开放成效显著。
据市商务局负责人介绍,在新一轮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中积极探索制度创新方面,北京市形成了一批具有重要意义的典型经验和做法,进一步优化北京开放型经济营商环境。比如,出台关于加强研究型病房建设的意见,推动医企合作,支持创新医疗发展;在全国率先开展跨省级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试点;研究制定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境外投资试点实施办法;在全国率先实现知识产权证券化零的突破;口岸通关提前申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出口退税申报等“北京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
以开展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试点的欧蒙公司为例,比如北京医疗器械注册人委托京津冀地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生产医疗器械,助推“注册+生产”跨区域产业链发展。
在服务业制度创新方面,朝阳区重点在“全环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方面,实现新办企业最快20分钟可领取营业执照的“极速”朝阳模式,并在全市予以推广;不动产登记一窗办理,办理时限压缩至45分钟以内。在“全维度”国际人才保障方面,在全市率先设立外籍人才一站式政务工作站,提供六大类84项定制服务。
全力推进“三国际一未来”重点项目,营造“类海外”人才发展环境。在“全方位”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建立全市首家文创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分中心;建立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促进高价值专利产出。在“全流程”通关便利化改革方面,通过制定北京朝阳海关7×24小时预约通关、对部分产品简化检疫流程等措施,切实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市商务局负责人介绍,目前纳入试点项目库的485个项目已落地233个,落地率48%,近四成为外资项目。其中,投资额超过1000万的项目有130个,超过1亿的项目有74个,环球银行金融电讯协会全球第一家法人机构、贝宝支付、德国安顾集团中国区总部、佳能医疗独立医学影像中心项目、西门子公司工业物联网赋能中心项目、丰田氢燃料电池研发中心等一批首创及有影响力项目在京落地,为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文/本报记者 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