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5 14:39:47 来源: 网易北京
举报
如果你有幸来到无锡,一定要去“荡马路”,从复兴路到荣巷老街;从崇安寺到水秀稻香。你一定能在细腻的江南城市里,发现一处好的景致,抑或停下来吃一口甜而不腻的无锡排骨,如果能配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鸭血小馄饨,那就再好不过了。
用声音去记录这个城市,用脚步去丈量这片土地,由网易新闻无锡运营中心出品的本地IP产品——“荡马路”已经上线运营1周年了。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他们沉下心来,穿过无锡大街小巷,扛着相机和录音设备,日行上万步,一边行走,一边记录,并自称 “荡马路青年” 。


1、打造好品牌和本地内容IP
网易新闻无锡运营中心于2015年12月正式成立,现有成员35人,团队齐心协力,创新思维,线上直播重效果,线下活动打品牌。近年,网易无锡运营中心更加注重本地内容IP的打造,结合本地业务的拓展,打造了“荡马路”“见证者”等品牌IP栏目,在无锡本地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结合重大项目的策划和落地,无锡运营中心2019年已开展了82场直播,让网易之声在无锡传遍大街小巷。
"到底无锡有多少有趣的人,藏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里,做着一些有趣的事情,过着有趣的生活。我想找到这些地方,找到这些人。""上马墩可能是荡马路录制以来最长的一期了,我从塔影,到靖海、再穿过上马墩菜场……即使录到一半突然下雨,我还是滔滔不绝,没有结束的意思。"
“荡马路“这个词儿,对于吴语区以外的人可能比较陌生。在马路上边走边看,看林立的招牌,看商店的橱窗,看霓虹闪烁,看行人匆匆,这种荡马路的机会对于城市的年轻人而言好像越来越少。2018年9月,无锡运营中心组了一个四人小团队,两人录音、两人摄影。他们邀请了身边的好朋友一起打卡“故地”,讲讲他们的旧事。并用录音机录下这段真实的录音,尽可能不剪辑,最大程度还原真实。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越来越多的朋友找到无锡运营中心,想要录制属于他们的故事。于是,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无锡运营中心走过了很多此前从未踏足过的地方。和这些有趣的灵魂一起荡马路,总会碰撞出不可思议的火花。无锡运营中心沿着走过的路线,以手绘地图的形式还原了这片街区原先的风貌。
▲ “荡马路”内容生产标准清单
“荡马路”目前已制作上线43期节目,主要发布平台为喜马拉雅、头条号、荔枝、蜻蜓FM,全平台浏览量约542w,配套发布日签86张,手绘地图43幅。
▲ “荡马路”收录图片
3、光影中的马路印象
摄影不是荡马路节目中的辅助内容,而是独立的形式存在。在拍摄过程中,摄影师并不会与讲述者路线一一对应,会同街道周围的建筑、人进行互动。摄影内容主要发布平台在微博、微头条、绿洲,目前收录图片800余张。荡马路短视频围绕多段讲述者,整体时长控制在15-30s,画面内容以原生场景为主。电影般的叙事画面,层层递进的人物视角,无锡运营中心就是在光与影像的构造上,不断创造新的内容,这也展露了“荡马路”这一栏目对自己的严标准和高要求。
▲ “荡马路”摄影作品
4、“荡马路”与文创怎么擦出火花
2019年,“荡马路”同无锡商务局合作出品了《魅力湖湾城市探索计划》2020月历,在无锡邀请了12名讲述者,挖掘12个街道地区背后的故事。日历内容主要以摄影、讲述者文案、手绘地图进行包装,是荡马路系列推出的第一款文创产品。网易新闻无锡运营中心也一直在探寻做好本地化内容的输出与合作方式,将来会推出更多原创内容及文创产品,敬请期待!
▲ “荡马路”同无锡商务局合作出品了《魅力湖湾城市探索计划》2020月历
让自己生长在无锡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里,把内容扎根在左邻右舍的百姓家常里,“荡马路”这档节目实现了多个IP项目落地的成就。当然,栏目品牌能够成功走进每个人的心里,离不开无锡运营中心的精心经营。在未来,隐于江南水乡、太湖之滨的无锡运营中心将继续发力,将本土化优质内容的输出进行到底。
▲网易新闻无锡运营中心团队合照
图文 | 网易新闻无锡运营中心
设计 | 苏春朵


本文来源:网易北京
责任编辑:
姜雨妍_NO4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