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建功新时代——展风采树楷模”榜样精神宣传人物——赵梓森,中国通信学会党委推荐
人物简介:赵梓森 烽火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技术顾问
人物详细介绍
赵梓森院士敢为人先,锐意进取,勇于担当。他研制出我国第一根实用型石英光纤,创立了我国的光纤通信技术方案,架设起连通全国的光纤通信线路和推动光纤到户工程,奠定了我国光纤通信技术和产业的基础。“你上网只需要1毫秒,他却用了半个世纪”。他是“中国光谷”的倡议者和推动者,被誉为“中国光纤之父”。 赵院士1985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和五一劳动奖章;198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7年被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师协会授予Fellow荣誉称号。
从第一根光纤到“中国光谷”的战略科学家
一、敢为人先,拉出中国第一根实用型石英光纤,创立中国光通信技术体系,首创8项光纤通信工程。1973年,赵梓森在武汉邮科院提出发展光纤通信,时值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与世界隔绝。一无资金,二无资料和设备,三无实验室,他就在武汉邮电学院(武汉邮科院前身)洗手间里的洗手池做实验。他凭着敢于创新、敢拼敢干的精神,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和挫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1976年,他终于研制出了第一根具有实用价值的石英光纤,并随后创立了我国光纤通信的技术路线。
他奠定了我国光纤通信技术和产业的基础:
首次确定了我国通信发展的正确方向---光纤通信;
率先提出了我国光纤通信正确的技术路线,并一直沿用至今;
创立了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光通信系统、器件和光纤设计理论体系;
首创我国实用化光纤的制作方法和制造装备,成功制造第一批实用化光纤;
首创8项光纤通信工程,推动了我国光纤通信实现跨越性的发展,准确把握了我国光通信技术发展的方向。
二、锐意进取,倡议并推动建立“中国光谷”。1995年,他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首次提出加快武汉光电子产业发展,将武汉建设成全国性光电子产业基地。2000年5月7日,他领衔26位院士和专家在《关于加快技术创新,发展我国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建议》上签名,吁请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武汉建设国家级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国光谷”。同年5月31日,他被“中国光谷”聘为首席科学家。2001年2月28日,在他的倡导推动下,科技部正式批准在武汉建立国家光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化基地,命名为“中国光谷”。从2001年立项批建到2007年,只用了不到六年时间,“中国光谷”就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光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基地。如今,“中国光谷”是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和光电器件生产基地,最大的光通信技术研发基地,是中国在光电子信息领域参与国际竞争的标志性品牌。2017年产业规模更是达到了5000亿元。
勇于担当,开启光通信强国之路。1983年,他认识到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光纤和光电产品的产业化和规模化需要寻求外企合作。1984年,他作为中方技术负责人,经过认真调研和艰苦谈判,于1985年与荷兰飞利浦公司达成协议。1988年合作建立中外合作公司——长飞公司成立,1992年建成投产。面对长飞公司发展初期面临的技术困难,他始终亲临一线指导,不断帮助公司提高技术水平。经过6年多的发展,到1998年长飞公司生产的光纤质量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量产突破100万公里,现在该公司的技术和市场占有率已大大超过早期技术合作的飞利浦公司,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大型公司。长飞公司的建立和发展,抑制了国外产品对中国光纤产业的控制,使得中国的光纤产业由弱到强,最终成为世界光纤制造大国。2016年,他指导完成了中国100 Tbit/s(1 Tbit/s=1 000 Gbit/s)实验,使我国成为拥有世界最先进光纤通信技术的3个国家之一。 如今,我国的光纤通信产量和市场占有率已是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