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李玉坤)年底前,《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设施空间布局专项规划》将编制出台,按照规划,北京的每个乡镇(街道)将至少设1个急救工作站。
11月26日,北京市副市长卢彦代表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完善院前急救服务体系,提高急救服务能力和水平”议案办理工作情况。
2019年,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有284人次代表联名提出14件关于院前医疗急救方面的议案。其中,多个议案指出北京急救网络布局还不完善,急救站点标准化建设不到位,救护车及急救设备设施配置不足。
卢彦表示,急救体系规划和站点建设采取“市级统一规划、属地政府主建、行业部门主用”的原则实施。市政府加强对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将其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市卫生健康委负责全市院前医疗急救机构的统一规划。各区政府负责落实本辖区规划任务,承担急救站点基础设施建设及日常运行维护。在急救服务提供方面,计划推进东城区、西城区、亦庄地区和通州区由北京急救中心直接负责,其他13个区由本区负责,接受市急救中心统一指挥调度和绩效管理。
《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设施空间布局专项规划》年底前将编制出台,规划提出,全市每个乡镇(街道)至少设1个急救工作站,急救站点设置的优先顺序是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养老机构、消防站或其他机构。各区按照规划和建设标准,调整和完善急救站点,充实医生等急救人员,2021年年底前完成,其中2020年年底前至少完成一半。
卢彦表示,在每个乡镇(街道)至少设一个标准化的急救工作站的基础上,还将加强回天地区、亦庄地区等人口密度较大区域急救站点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