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区庞各庄镇的垃圾分拣站
近日,针对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农村、社区垃圾混装情况,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群众反映诉求,庞各庄镇党委、政府进行专题调研,强化党建引领,制定《“党建引领新时尚 创建无废示范镇”垃圾分类实施方案》,以垃圾减量化、垃圾无害化为目标,采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模式,形成了源头治理、精细化分拣、后端消纳一条完整的生态链。通过选定众美城小区、富力华庭苑西区和韩家铺村作为试点,以“无废城市”的标准开展垃圾分类工作。
源头治理,破解农村垃圾治理困境
农村垃圾分类是难点问题,结合村民居住特点,庞各庄镇采用门前分类、移动收集,从源头治理的办法。其中,韩家铺村为每户村民门前安装了有二维码的厨余和其他垃圾桶,鼓励居民在家中就将垃圾分类好后,投放到门前的垃圾桶中。
此外,分拣员每天早晚定时定点到每户门前对垃圾进行精细化分拣、收集。值得一提的是,每个分拣员都配有智能移动垃圾收集车,智能移动垃圾收集车是我镇根据农村垃圾投放习惯最新研制。该车可扫描每户垃圾桶上的二维码,分拣员将垃圾倒入桶中时,车上的感应器实时称重,从而判断村民分类是否正确,对于分类不准确的用户,分拣员可入户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目前,韩家铺村垃圾分类工作通过前期宣传、党员带头响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村民参与率达到88.4%,从源头上破解了农村垃圾治理困境。
智能追溯,实现数据实时分析
众美城社区投放智能垃圾桶
据了解,根据社区、农村不同情况,庞各庄镇采取不同方式。比如,众美城社区和富力华庭苑社区采取“撤桶并点”的方式,投放智能垃圾桶20组,其中,众美城社区投放8组、富力华庭苑社区投放12组,替换之前每栋楼宇前的普通混装垃圾桶。智能垃圾桶均为全封闭式,既解决了之前垃圾桶周围脏乱差、蚊蝇飞舞、异味等问题,又节省了空间,美化了环境。如今,居民的垃圾分类现参与率达到80%以上,分类成功率从原来的20%到目前的100%。
同时,智能柜可以扫描二维码,实时追溯居民的投放情况,如投放人员、投放重量、投放时间、投放次数等,数据中心平台对垃圾分类情况进行分析,为垃圾减量工作提供了有效数据支撑。
高科技处理助力分类减量再利用
为了使有效资源更好的再利用,进行垃圾分类减量,庞各庄镇建立了再生资源回收站、垃圾分拣站和厨余垃圾有机处理站,利用专业技术手段,探索垃圾分类减量再利用,形成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并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垃圾分拣站针对智能移动垃圾收集车的其他垃圾进行二次精细化分拣,将可回收类垃圾按塑料、纸张、金属等分拣,再进行压缩打包,资源再回收。
同时,运用厨余垃圾有机处理站运用生物制肥技术,将厨余垃圾转变成有机肥料,通过提升分选、破碎脱水、固液分离,加入微生物菌种等多道工序,最终达到符合农科院标准的有机肥料,这些有机肥料可直接用于平原造林或农民农耕使用。
目前,庞各庄镇厨余垃圾有机处理站占地面积100平米左右,日处理厨余垃圾可达3000千克,可满足庞各庄镇需求,实现就地无害、减量、资源化处理,不仅加快了生活垃圾分解,实现垃圾减量,也减少了垃圾运输压力,大大降低了垃圾处理的费用。
此外,再生资源回收站还可收集垃圾箱和居民变卖的可回收物,加快了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两网融合”,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提高了再生资源利用率。
厨余垃圾有机处理站
下一步,庞各庄镇将采取不同形式,进行全面宣传,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引领作用,通过举办“小手拉大手”儿童分类主题讲座、“环境关系你我他,垃圾分类靠大家”党员进社区主题活动和入户宣传等形式,最大限度引导群众参与垃圾分类。同时,垃圾分类数据中心平台将与零距离服务站对接、整合,根据用户垃圾投放情况,获得相应积分,积分可兑换礼物或享受不同服务,通过奖励机制不断转变群众生活方式,重视垃圾分类。
此外,在鲍家铺、北章客、梨花村进行垃圾分类推广,进而向全镇延伸覆盖,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工作;重点研究农村垃圾分类的难点——田间垃圾,比如秸秆、果树枝等的处理,计划建立田间垃圾处理站,对田间垃圾进行粉碎,生产成有机肥料,变废为宝,以“党建引领新时尚,创建无废示范镇”为引领,实现“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