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建功新时代——展风采树楷模”榜样精神宣传人物——王天有,中华医学会党委推荐
人物简介:王天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党委书记
人物详细介绍-
王天有,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党委书记,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儿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血液学组组长,中国小儿血液肿瘤杂志主编。曾主持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科技部攻关计划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6项。发表有关儿科及小儿血液系统疾病方面的论文150余篇,培养研究生30余名。曾入选北京市十百千人才梯队百人梯队。近年来,获得了河北科技成果奖、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儿科医师奖、“国之名医·卓越建树”奖、“人民好医生”等多项荣誉。
亲和耐心 将心比心
尽管在外诸事繁多,名声斐然,但一走进诊室,王天有便又成为了简单、纯粹的儿科医生。他拿起听诊器,面带微笑跟小朋友打招呼:“你好,我来跟你打个电话。”说着,将听诊器放在了小朋友胸前。面对陌生的设备,患儿有些不安,王天有立即伸出大拇指,“看,你看这是什么?”患儿似乎感受到了医生的善意,平静了许多。王天有连连夸赞:“阳阳真棒!”检查的第二步是体格检查,王天有一边掀开患儿的衣服,一边温和地说着,“我摸摸肚肚,看看阳阳中午吃什么了?”他还自然地学了一声猫叫,把孩子逗乐了。
从毕业之后,王天有一直从事儿科临床工作,三十余年的从医生涯没有消磨掉他的初心与信念,他依然保持着亲和耐心的问诊习惯,总能迅速跟患儿亲近。对于紧张焦虑的家长,他也选择将心比心,最大程度地予以理解。门诊当中,王天有经常对家长说:“你先带孩子去检查,我在这里等你。”一句简单地嘱咐,是对每一位患儿的体贴和关照,更是对每一对年轻父母焦灼情绪的宽慰。
诊断明确 声名斐然
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是全国最大的儿童血液肿瘤中心,2007年被评为儿科学国家重点学科,2008年被评为儿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作为血液肿瘤中心的知名专家,王天有始终奋战在儿科疑难杂症、儿童血液系统疾病及肿瘤等疾病的治疗一线,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尤其是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噬血细胞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一位来自青岛的家长走进诊室,为1岁3个月的女儿寻找进一步的诊治方案。家长带来了患儿先后三次的住院病历、CT检查结果以及保存在手机里的最新的化验结果。王天有有条不紊,一边听家长描述患儿的患病经历,一边逐一查看繁杂的病历。听完陈述、看完病历,王天有敏锐地发现缺三项检查,而这三项检查是确诊噬血细胞综合征的重要依据。随即,他在病历本上清楚写下了这些检查的名称以及目前可行的治疗方案。
在我国,每年我国大约有15,000名儿童发生急性白血病,其中75%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王天有所在的血液肿瘤中心早在2008年牵头制定了全国多中心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CLG-ALL08)治疗方案,被卫生部列入临床路径在全国推广,为儿童白血病规范化诊断和治疗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愈率已达80%以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愈率达90%以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治愈率达60%以上,与国际先进儿童白血病治疗中心接轨。
干脆利落 周到嘱咐
王天有每周三的门诊量都在60~80人。面对诸多病情复杂的患儿,王天有总能在患儿家长冗长的描述中抓住重点,在复杂的检查结果中抽丝剥茧,快速做出判断,并给出治疗建议。干脆利落的诊断背后,是王天有数十年的经验积累,和对疑难儿科疾病的不懈探索。这样的诊断风格让王天有的门诊节奏显得很快,但是快节奏里融合着他细致的观察,谨慎的判断,当然还有细致入微的医嘱。比如,他嘱咐家长:“查血不必太过频繁,半个月一次即可;要尽量在一个实验室进行化验;每次抽血不要因为担心孩子疼痛扎针深度过浅,因为挤压出血后,血小板值会相对偏高。” “把水喝好,把药吃好,别劳累,别感冒,慢慢就恢复了。”家长感激地说:“您这一说,我们心里就踏实了。”
“踏实”堪称诊室里出现最为频繁的关键词。王天有凭借着自己精湛的技艺、细致地观察、耐心地嘱咐,抚慰了无数焦虑的家长,成为了诸多患儿家长名副其实的“定心丸”。
诊室之外 高瞻远瞩
在诊室之外,王天有不仅是北京儿童医院的领导,而且还担任着诸多社会职务。他不仅关注着诊室里的每一个患儿,还惦记着所有儿童就医、儿科医院建设等大问题,在努力推动儿科医疗卫生事业整体向前发展。
在2018年北京市“两会”上,作为北京市人大代表,王天有分析了当前北京儿童医院存在设备陈旧、空间受限、儿童看病基础条件落后等问题,建议加快推进儿童医院、产科医院的建设,包括推动儿科传染病床位的建设。不只是北京,王天有还牵挂着基层的患儿。早在2015年,北京儿童医院便托管了保定儿童医院,并计划通过10年托管使保定儿童医院达到三甲水平,辐射保定周围300万名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