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建功新时代——展风采树楷模”宣传人物——钟武律,中国核学会
人物简介:钟武律 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人物详细介绍-
钟武律,现任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主任助理、聚变科学所青年学术交流委员会秘书长兼副主任,HL-2A物理实验协调人,物理工作组组长。现兼任中国科协“科普中国·我是科学家”项目顾问,中国核学会青年委员,四川省科青联理事,四川省物理学会理事。该同志在磁约束聚变先进等离子体诊断发展和前沿聚变物理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在国际核心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Nuclear Fusion》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50余篇,其中在物理类国际顶级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发表论文4篇(2篇为第一作者),论文被SCI 他人引用共计206次,在国内外聚变学术会议上作大会特邀和邀请报告10余次。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等省部级项目6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9项。曾荣获第十四届四川省青年科技奖,荣获第十八届蔡诗东全国等离子体物理奖(国内等离子体物理最高奖),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中核集团科学技术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欧洲物理学会和中国核学会奖励各1项,2018年荣获亚太等离子体物理“杰出青年科学家”奖,为磁约束聚变领域唯一获奖者。2016年入选中国科协托举人才项目,为我国磁约束聚变领域首位被托举对象。2018年入选中核集团首批“青年英才”计划菁英项目,同年入选四川省首批“天府万人计划”。
如果能够人造一个太阳,如果中国能解决世界的能源问题……这些看似天方夜谭的假设成为了钟武律以及他所在聚变研究团队的研究目标与科研动力,他所在的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是国内最大的从事磁约束受控核聚变研究的专业机构。作为长期奋战在工作一线的优秀基层科技工作者,他努力探索,刻苦钻研,立志勇攀科研高峰。12年间,他不断攻坚克难,并以实际行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两弹一星”精神和“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入一切,进取成就一切”的核工业精神为动力,不断求索,为人类的核聚变能源梦想无私奉献。
一. 抓住机遇、取得突破、突破前沿阵地
2011年期间,钟武律以访问学者的身份依托法国的超导托卡马克装置Tore-supra,与法国科学家开展国际合作研究,首次发现了等离子体湍流模式转换和粒子对流速度反转的关系,这项成果于2013年发表在物理学国际顶级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由于这项成果的发现,钟武律参加了2012年亚太输运工作组国际会议,并受邀在2013年亚太物理学会国际会议上作口头报告,该成果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关注和正面引用。在国际上取得新突破后,钟武律回到国内并没有停止研究的步伐,他带领团队继续奔波于成都的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HL-2A和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J-TEXT托卡马克装置之间,经过他的不懈努力,推动了先进的微波诊断系统的进一步应用。这一次他更是直接测量到了对等离子体输运起关键作用的等离子体湍流-准相干的捕获电子模湍流,进一步地证实了湍流转换与等离子体约束转换的关系,直接研究了捕获电子模湍流对等离子体粒子输运的影响,而这一成果于2016年以快报(Letter)的形式发表在国际SCI核心期刊《Plasma of Physics》上,这篇文章还入选了编辑的特别推荐。钟武律不仅仅克服了法国、成都、武汉三个托卡马克磁约束聚变装置的距离问题,还要克服时差,他常常和法国的科学家研讨至深夜。最后,他从实验和理论模拟两个方面系统地研究了等离子体湍流与输运,这对控制湍流输运,提高等离子体约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义。他研究的相关结果,得到了国际著名磁约束专家、IAEA聚变能大会前主席、核聚变国际顶级期刊《Nuclear Fusion》杂志前编委主席M.Kikuchi教授的认可,并将此研究结果引用在了他的专著《Frontiers in Fusion Research》中。
二. 自强不息、创新成果、提高国际影响
为了使国内的高约束模物理研究能迅速发展起来,能走在世界的前沿。他将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HL-2A装置上,作为该装置上台基与边缘局域模物理研究工作组的组长,他带领团队对HL-2A台基结构演化和台基区湍流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不断地研究中,钟武律首次发现了一边缘电磁湍流可由双杂质密度梯度所驱动,这一物理机制的揭示为主动控制台基动力学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进而起到保护聚变装置第一壁的作用,并能维持可控磁约束聚变燃烧。该成果于2016年在国际顶级物理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发表,该成果的获得也使钟武律成为了我国磁约束聚变届唯一受邀在2016年7月欧洲物理学会等离子体物理大会上做报道的人,该成果还受邀在中国物理学会2016秋季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报告,受亚太物理学会邀请在2017年的首届亚太等离子体物理大会上作特邀报告。该结果也推动了相关理论模拟的研究。
三.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两翼齐飞
钟武律同志不仅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成果,在科学普及方面也作出了重要贡献。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调动科学家群体开展科普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中国科学科普部特别举办了“我是科学家”系统演讲,旨在打造国家级科普演讲平台,邀请科学家面向大众分享关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思考,通过融媒体广泛传播,在科学家群体中形成科普的示范和传播效应,同时促进提升我国公民科学素质。2019年5月19日中国科协在中国军事博物馆报告厅举办了主题为“中国制造”的“我是科学家”科普活动,钟武律同志受邀代表中国聚变领域作了题为《受控核聚变:用“人造太阳”点亮能源梦想》的演讲,极大地提高了本次活动的影响力,为其他科学家开展科普活动做出表率。此外,钟武律同志受聘中国科协“科普中国·我是科学家”项目顾问,将在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方面继续做出表率。
钟武律同志秉承着对祖国的热爱、以正派的学风、端正的品行,立志勇攀科研高峰,他一直以自己的执着、努力与奋斗实践着自己对科学事业的坚持、对人生的崇高追求,并将继续锲而不舍地钻研、默默无闻地奉献,来完成他绚丽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