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建功新时代——展风采树楷模”宣传人物——张盾,中国海洋湖沼学会
人物简介:张盾,中科院海洋环境腐蚀与生物污损重点实验室室主任
人物详细介绍-
张盾同志是一名有32年党龄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作为一名科技人员有着“以科技报国”的信念和决心,承担和参与了国家海洋公益、国家支撑计划、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省市基础研究等20余项。主要从事海洋腐蚀与控制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申请及授权专利60多项,出版专著4部;多次获得海洋工程技术奖、海洋科学技术奖、青岛市自然科学奖及青岛市特殊津贴专家等奖励和荣誉称号。现为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海洋与湖沼海洋腐蚀与污损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腐蚀防护学报》等期刊编委。在工作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廉洁自律,以身作则,具有创新思想、攻关意识、敬业精神。关心和培养团队成员和研究生,多次获得科学院优秀导师、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和博士后导师称号。
正所谓“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作为新时代的科技工作者,张盾同志,始终如一的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征程中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张盾研究员已有32年党龄,现为中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党委党委委员,积极参加中国科学院海洋所党委委员会、海洋环境腐蚀与生物污损重点实验室支部会议以及所在党小组小组会议,多次在所内进行“两学一做”“三严三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党课;曾作为中国共产党青岛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党代表提出建议积极建言献策,政治素质过硬。作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环境腐蚀与生物污损重点实验室室主任,积极为青年科研人员和研究生进行入所培训,并参加研究生部组织的“师生漫谈进班级活动”为研究生传授在学习、工作和生活方面的经验心得,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师德师风高尚,业务能力精湛。
她在近五年,承担和参与了国家海洋公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山东省和青岛市基础研究等十余项项目。已经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在SCI/EI收录的论文150多篇,被SCI论文他引2500多次,其中被Chemical Reviews (IF52.613)引用5次、被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IF40.182)、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IF: 30.067)、Advanced Materials (IF: 21.950)、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等多次引用,单篇最高他引202次;主编专著4部;获得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24项。获得海洋工程技术奖和海洋科学技术奖各1项,2015年、2013年和2012年分别获得3项青岛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排名第一2项,第二1项)。目前主要开展了海洋腐蚀机理、海洋腐蚀微生物的检测、海洋腐蚀与生物防护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的研究,并取得以下进展:
1. 在海洋腐蚀机理研究中,发现了硫酸盐还原菌会通过改变反应的中间产物而改变腐蚀过程阴极反应的途径、代谢产物和金属离子发生络合反应从而加速腐蚀过程阳极反应。丰富了海洋腐蚀机理理论。相关论文被他引526次。
2. 在海洋腐蚀微生物的检测研究中,发现了多种由纳米材料和生物化学物质组合的对硫酸盐还原菌的特异识别性,构建了快速检测的多种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最佳检测范围可达到1.8-1.8×107CFU。突破了传统检测硫酸盐还原菌方法。相关论文被他引565次。
3. 在海洋腐蚀防护新材料的研究中,研制了环境友好新型具有光催化性能的复合杀菌剂和具有优异防腐性的仿生的超疏水材料,并揭示了杀菌和防腐机理。以无机层状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作为分子容器,制备了天然产物防污剂插层的复合材料。相关论文被他引1693次。
4. 参与组织实施了海洋公益项目防腐及防污涂料的开发和应用,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海洋工程防腐技术的示范应用等工作。
张盾研究员经常跟青年科研工作者和研究生说,科学研究是一项寂寞的职业,要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恒心和毅力,要有“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坚守和奉献,只有踏实肯干,才会有所收获,才能迎来开花结果的日子。除了科研工作之外,张盾研究员抓住一切机会提升研究室职工和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社会责任感,重道义、勇担当,把更多精力集中于本职工作,把自己的才华和能量充分释放出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勇担重任,紧紧围绕科研创新的核心关键,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勇当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在工作中,积极为研究室科研人员和学生争取更好的实验条件,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她鼓励年轻人走出去,近些年几乎每年都有青年科研人员或者博士研究生出国深造或者联合培养。积极地与研究室青年人员和所培养的研究生交心谈话,把自己的国内外的工作和生活经历、经验与学生分享,以著名的科学家的榜样事迹提升学生的政治素质并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在研究室职工、学生出现身体疾病或生活问题时,以身作则带动大家去关心和帮助解决问题,增强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让每位同学参与到科研工作的管理中,从一件一件小事做起,培养其责任感。
非常重视培养研究生学术或实践创新能力,达到毕业的论文指标要求不是目标,达到相应的独立开展科研能力才是培养的目标。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关注研究生对整个科研过程中各个能力的培养,包括查阅文献、总结创新思路;掌握实验技巧、总结分析数据;撰写论文、提高科研的总结能力等等。为此,特为研究生设立数据总结汇报会、文献介绍发表会、年度成果表彰会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和能力。
张盾研究员自2006年至今,已指导博士生18名,硕士生17名。在培养研究生方面注重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注重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严格要求指导的研究生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并积极为研究生创造实验和学习环境。鼓励研究生之间互相关爱,取长补短、互帮互助,对家庭有困难的学生,动员大家齐心协力帮助度过难关。
所指导研究生获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1次、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1次,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3次、朱李月华优秀博士生奖2次、山东省研究生科技创新二等奖1次、国家奖学金7人次。中国科学院“优秀毕业生”、“三好学生标兵”和“三好学生”等多次。已毕业的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在各自单位都晋升至高级职称和人才称号等,表现优异、成绩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