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外媒称中美磋商不欢而散,特朗普临时变卦,指责中国行动不够快,中国会报复吗?)
来源:上观新闻
第12轮中美经贸磋商在万众期待中于上海落幕,与前11轮一样,这次磋商绝非一帆风顺,特别是特朗普又在推特上威胁加征关税,更是留下了不少悬念。
香港问题亦是如此。为何一场修例能引发如此规模的“暴行”?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给出了答案——算是美方的一个“作品”。
除了外交部蓝厅的“交锋”,外交部长王毅这周也一刻不停,在泰国举办的中国-东盟外长会以及东亚峰会外长会等会议上,向媒体回应了不少关切问题。
1
商务部、外交部、人民日报、央视“怒”了
7月31日,@新华视点 发布权威消息:
7月30至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政部长姆努钦在上海举行第十二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双方按照两国元首大阪会晤重要共识要求,就经贸领域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坦诚、高效、建设性的深入交流。双方还讨论了中方根据国内需要增加自美农产品采购以及美方将为采购创造良好条件……双方将于9月在美举行下一轮经贸高级别磋商。
这场磋商来之不易,从中方参与人员的阵容就可见一斑。商务部部长钟山,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以及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工信部等多名部级副部级领导参加。
不过,在新华社发布消息之前,就有彭博社等媒体称,双方磋商在很短时间内结束,怀疑此次磋商不欢而散。
华春莹当时没有直接评论这一媒体观点,只是简单点评说“只有美方显示出充分的诚信和诚意,本着平等和相互尊重的精神进行磋商,磋商才有可能取得进展。”
然而,特朗普在这一关键时刻再次“推特治国”,表示美方将对3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关税,并称中方想达成贸易协议,但是行动不够快。
这一番话,引起了中方各界的强烈不满。
商务部发言人表态——中方强烈反对并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捍卫自身利益。商务部表示:美方此举严重违背中美两国元首大阪会晤共识,背离了正确的轨道,无益于解决问题,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如果美方加征关税措施付诸实施,中方将不得不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坚决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一切后果全部由美方承担。
外交部表态随之而至——不会接受任何极限施压和恐吓讹诈:中方始终认为贸易战没有赢家。我们不想打,但也不怕打。中方不会接受任何极限施压和恐吓讹诈,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一寸也不会让步。我们希望美方认清形势,放弃幻想,纠正错误,回到通过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的磋商解决问题的正确轨道上来。
人民日报《关税大棒逆民意,也解决不了问题》、央视评论《极限施压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等中央媒体也集体发声,对美方肆意极限施压表示强烈不满。
那么,关键问题来了!面对美方的关税威胁,中方是否将加征报复性关税?9月份的第13轮中美经贸磋商还会继续吗?
针对前一问题,华春莹回复得很直接:“如果美方将加征关税措施付诸实施,中方将不得不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全部由美方承担。”
至于9月份的经贸磋商,华春莹没有直接回答,不过从她的话语中仍可听出一些言外之意:“中方对于中美经贸磋商的立场是一贯的。现在球在美国一方,需要美方拿出诚意,展现诚信。是打还是谈,我们都是开放的。要谈就好好谈,要基于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不要玩极限施压、讹诈恐吓那一套。”
2
“美国欠世界一个交代”
在香港问题上,美国各个政客的观点略有分歧。外交部在给特朗普点赞的同时,一口气批评了彭斯、蓬佩奥、博尔顿三位美国高管。
据媒体报道,特朗普称,对于香港一段时间以来出现的骚乱(riot),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会自行处理,他无需给予建议。
但是另一些政客却没有这方面的自觉。3月,美国副总统彭斯会见赴美游说的香港反对派人员。5月,蓬佩奥会见香港反对派人士,公然妄议香港特区修例事务。6月,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居然公开称,发生在香港的示威游行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美国部分国会议员重提所谓“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7月,彭斯、蓬佩奥、博尔顿分别会见反对派人士。
对此,华春莹再次强调——中国政府在香港问题上的立场非常清楚:香港事务纯属中国内政。中国政府绝不允许任何外部势力插手香港事务,更不会允许任何外国势力企图搞乱香港。
“我注意到近日美方有人否认美方在香港局势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如果他们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并承诺,他们没有而且不会干预香港事务,我们将非常欢迎。”遗憾的是,华春莹随后就“戳”破了美方某些政客的“画皮”。
“蓬佩奥先生说在美国也常遇到抗议,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希望把现在香港发生的那些极端暴力分子手持铁条和致命性武器袭击警察的抗议也搬到美国呢?让美国正好向世界展示一下它的民主?”在一系列的反问的最后,华春莹直截了当地表示,他(指蓬佩奥)说香港近期的暴力事件是合理的,这毕竟也算是美方的一个“作品”。“近期从媒体不断曝光的画面看,香港暴力游行队伍当中出现了不少美国人的面孔,甚至一度还出现了美国国旗。大家都想问,在最近香港发生的一系列事态中,美国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我想在这个问题上,美国欠世界一个交代!”
3
五大议题,王毅这样说
根据外交部网站显示,在短短一周内,外交部长王毅至少会见了20位不同国家的外长,并出席了中国-东盟外长会、东盟与中日韩外长会、东亚峰会外长会等多个会议。
王毅出席的一系列会见及会议中主要涉及了以下几大议题:
一是COC(南海行为准则”)单一磋商文本提前完成一读。王毅表示,一读对案文进行了精简优化,使“准则”的总体架构和案文要素更加清晰,结构更加合理,标志着“准则”磋商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朝着三年完成磋商的目标迈出了关键一步。
二是应询谈最新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王毅表示,王毅表示,中美经贸磋商的重启再次证明,不管两国之间有多么复杂的问题甚至尖锐的矛盾,双方还是需要,也应该坐下来进行面对面沟通,共同找到妥善解决问题的办法。此外,我们也要看到,中美之间并不只有问题,双方也有很多合作点。明天我和蓬佩奥国务卿有会面的计划,这是双方进行接触沟通的一次重要机会。
三是谈湄公河旱情。王毅说,今年湄公河下游出现一些旱情。事实上,澜沧江上游也出现了旱情。考虑到下游国家的需要,中方克服自身困难,主动加大对下游放水力度,放水量已超过平年水平。一些域外国家罔顾实际情况,就此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相信不会得到下游国家的认同。
四是谈推进朝鲜半岛问题政治解决进程。王毅表示,当前政治解决半岛问题仍在轨道上,机会也仍在各方手中。希望各方沿着“双轨并进”思路,按照“分阶段、同步走”思路,加强对话协商,相向而行,积极寻找实现半岛完全无核化和建立半岛和平机制的有效途径,妥善解决彼此的合理关切。中方将继续为此发挥建设性作用。
五是回击南海“军事化”无端指责。王毅说,中国作为地区和平安宁的坚定维护者,一贯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依据国际法,一国在自己领土上部署防御设施,是主权国家的正当权利。某个域外大国不断指责中国在南海搞“军事化”,但正是这个国家,在全世界拥有数百个军事基地,在本国领土以外部署了数十万人军队。一个在全世界推行“军事化”的国家,有什么理由和资格指责别人搞“军事化”?这个标签贴不到中国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