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防溺水安全教育——给家长和孩子们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孩子们:安全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每一点意外都会给孩子、给家庭 带来深深的伤害。随着暑假来临,气温渐高,学生私自下河(湖、塘、 水库)游泳引发溺亡事故的隐患明显居多。昨日,我州接连发生 2 起 学生溺亡事故,造成 3 名学生死亡,为了孩子的生命安全,为了家庭 的幸福快乐,避免意外溺水事件的发生,我局特印发此信,希望各位 家长积极参与,共同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和监管工作。
为了孩子的生命安全
为了家庭的幸福美满
请家长和孩子务必学好下面这些知识!
一、哪些地方容易发生溺水
切勿以为自己会游泳,
在水中就很安全!
二、野外水域为什么危险
误区①泳技好的人就不会溺水。俗话说,淹死的都是会水的。这句话不全对,水库、河道、溪流、 灌渠等开放水域水面虽平静,但水下可能会有淤泥、水草、渔网、漩 涡、暗流各种“陷阱”。游泳者切莫过于自信,以免疏忽大意。即使 去游泳池等安全的游泳场所,游泳者也要做好热身,防止抽筋等意外 发生。
误区②带了游泳圈就可以避免溺水。切记游泳圈≠救生圈。游泳圈其实是一种充气水上玩具,关键时刻并不具备救生效果。如果使用不当的话,这个充气玩具非但不能救命,反而还会害命。所 以,游泳者就算带上游泳圈,并不意味着溺水的风险会大大降低。
误区③溺水时拼命呼救动静大,别人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救援。溺水的发生通常都是悄无声息的,旁人几乎感觉不到动静。据资 料显示,溺水几十秒至 1、2 分钟不定时间,溺水者就会陷入昏迷, 5 分钟后就会致死。
误区④救出溺水者后应该将其头向下、脚向上控水。“头下脚上”急救方法无法让溺水者的气道恢复通畅,甚至会引 起更为严重的气道堵塞,甚至错过“黄金抢救时间”。正确的做法应该立即叫救护车,并对失去意识的溺水者进行心肺 复苏,为随后的抢救赢得时间。
误区⑤远离不安全的开放水域就不会发生溺水。据《中国青少年儿童伤 害现状回顾报告》称,青少年儿童溺水主要发生场所前三位分别为公 共居住场所、家中和农场/农田。对于 1~4 岁孩子来说,家中的浴缸、 马桶、脸盆、水桶等蓄水物品会成为潜伏在家中的“隐形杀手”。此外,游泳池并没有给所有年龄段的孩子提供溺水防护,任何时 候只要孩子呆在水中或者临近水边,都需要提供“接触性看管”,即 要有一个大人时时处在离儿童一臂范围内。
四、溺水如何自救
1、浮水意外溺水,附近又无人救助时,不要心慌意乱,一定要保持头脑 清醒。切忌将手臂上举乱扑,因为这样会使身体更快下沉。应屏住呼 吸,然后放松肢体,尽可能地保持仰位,使头部后仰。这样可以使口 鼻浮出水面进行呼吸和呼救。
2、水母漂 缩头双手抱膝,膝靠着胸,就可以像水母一样漂起来,要换气时, 双脚慢踢,双手向前,头抬起来换气,换完再缩回去。
3、踩水身体保持直立,头颈露出水面,两手做摇橹划水助浮,两腿在水 中分别蹬踏划圆。
4、因抽筋所致溺水自救法当遇到腿或脚趾肌肉抽筋,先将脸浸入水中,然后按摩抽筋的肌 肉,最后用力用手指将脚趾向上扳,帮助抽筋部位拉直。
家长们:转眼又到了假期,敲响溺水警钟提醒孩子勿去水域附近玩耍,并看护 好他们,特别是年幼的孩子,谨防溺水!
临夏州应急管理局
2019 年 7 月 26 日